“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后一句会是什么?

2024-05-10

1.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后一句会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这句话是说的曹操的故事,自董卓乱政以来,曹操就被世人所熟知,他怀揣七星宝刀去刺杀董卓,虽然失败了但从此也没办法独善其身,无奈之下的曹操只得返回老家。
曹操到达陈留后,跟梁山泊宋江一样散尽家财,聚焦起了一支兵马,而且号召天下英雄都前去讨伐汉贼董卓。公元190年初,以袁绍为首的联盟军队将董卓打得昏头转向,董卓只好败逃迁都,当时关东人马都惧怕董卓的西凉军队,被阻于酸枣。而此时曹操则率军直逼董卓,无奈由于兵力悬殊曹操惨败,倘若不是曹洪相救,恐怕早已丢命。


18路诸侯名义上是讨伐董卓,实则是各怀心思,因此最终还是散了。公元192年,曹操设奇兵将黄巾击败,并且收降士卒将近30万人,曹操把年轻力壮的士兵选出来,这也就有了以后的青州军,从此之后曹操便有了资本。
公元193年,由于父亲被陶谦杀害,于是曹操兴兵来攻打陶谦。曹操行军路上鸡犬不留,声势浩大,由于吕布阻挡,曹操进兵未成功,195年曹操再次率兵来战吕布大败,同年投奔刘备。公元197年曹操,进兵宛城张绣,在张绣不同意之下强行占有了其漂亮婶娘,张绣忍无可忍,最终反叛曹操因而发生暴动,曹操保镖典韦也死于此次混战之中。


尔后,在郭嘉“十胜论”战略之下,曹操打算攻打袁绍,不过在此之前首先解决了吕布,将其活捉并处死,而吕布的漂亮老婆貂蝉,历史上面虽然没有明确,估计最终也落入了曹操之手。公元199年,曹操亲自引兵与袁绍对峙于官渡,由于关羽的助阵,以及袁绍不听谋士田丰等人的建议,致使官渡大败,所有家底全部被曹操收入囊中。
袁绍战败后,曹操收服其儿媳甄洛,由于长像出众,被曹丕抢先开口,主动纳为自己的女人,曹操虽然想要占有,但却也不好明言,只得作罢。不仅如此,曹操在打败袁术过后,将他长相稍稍出众一点的妃子都纳入了自己口袋。公元208年,曹操发动赤壁之战,其目的除了一统天下之外,就是收服大乔与小乔,这两个绝世美女。有一句话叫“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是再植为其父亲作所之诗,意思是在大业有成之际,揽尽天下美女于鸳铜雀台之中,以借自己晚年之娱,则人生无憾也。


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几乎已经占据大半个中国,地盘空前,其兵力也是最强的,曹操一生,灭袁绍,袁术,斩吕布,败张绣,擒韩遂,破马超,远征乌桓,一统北方,可以说得上是攻城良将,除此之外,他将天下美女尽收铜雀台,而且最关键的还是人妻,而这些女人最终都任由曹操摆布,不得不说曹操是夺妇之能手。他一生绝对配得上这20个大字,“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夺妇之好手,攻城之良将”曹公真乃一代神人也,虽然三国最终归司马氏,但曹操的高度连司马懿很难企及,不然在曹操在世之时,司马懿就会作乱!可以说整个三国之中,能做到边创业边享受的绝对只有曹操一人,袁术虽然享受了,但时间却极其短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刘备更不用多说,能保全自己已经算是不错了,谈何享受!可以说刘备一辈子都不能做到!因为他虽然有侵吞天下之心,却无吞吐天地之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后一句会是什么?

2.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指的是谁

曹操。
这是三国初期,在董卓乱政之前,东汉著名的鉴赏家许劭对曹操的评价。
这句话有2个意思。一,就是处在治世,就是能臣;处在乱世就是奸雄。二,治理天下,就是能臣;扰乱天下,就是奸雄。
东汉末年,朝政黑暗,社会动荡不安,预示了又一轮改朝换代的来临。青年曹操志向不凡,有心干一番事业作英雄造时势。为此博览群书,钻研兵法;又周游天下,广交志士,为后来的崛起作准备。
据《三国志.武帝纪》载,一次,曹操因传闻宦官头目张让聚敛有巨亿家私,便闯入其府中探看究竟,不料被家丁发觉,发喊著团团围住。他毫无惧色,挥舞双戟杀退兵丁冲出重围,飞身越垣扬长而去。
此事不胫而走,纷纷传扬中,曹操成了知名人物。
许劭已听说了曹操独闯张让宅院之事,也曾风闻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又传扬他「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卑其人而不肯对」,亦即因看不起他而不愿为他作评价。
曹操心中不悦,请求再三,见许劭仍不答应,一气之下,口出威胁之言。许劭无奈,沉吟片刻后终于开口道: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许劭列传》),《三国志.武帝纪》里的记载却不同:(许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扩展资料: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时期魏国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
举孝廉出身,选为郎官,历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拜骑都尉,镇压黄巾起义,迁济南相,政教大行,一郡清平,迁典军校尉。组织关东诸侯联军讨伐董卓,迁东郡太守,拜为兖州牧。迎接汉献帝,拜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司空,迁丞相,挟天子以令不臣。
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推行有效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
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促使中原地区政局稳定、经济向好,阶级压迫有所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汉献帝念及功劳,封为魏公,加九锡。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为魏王,位在诸侯王上,如同萧何故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病逝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号为武。次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3.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

许邵评曹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 
“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 

原话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裴松之的注解。与演义中略有不同。你去看看易中天的品三国之真假曹操,有详解。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

4.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是谁说的?


5.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什么意思

许劭(150-195) 东汉评论家。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人,是当时最有名的鉴赏家和评论家。曹操自然也希望得到许劭的好评。但不知是曹操太不好评,还是天机不可泄漏,无论曹操怎样请求,许劭都不肯发话。最后,许劭被曹操逼得没有办法,才冒出这么一句:你这个人呀,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详见《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裴松之引孙盛《异同杂语》记载:
(太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是说曹操在太平盛世中是一个有为的臣子,在乱世中是狡诈圆滑的英雄。《三国演义》引用曹操大笑,是想表达曹操对这句话的喜爱,因此深化曹操奸雄的形象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什么意思

6.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是谁说的?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最早是汝南许劭对曹操的评价。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是在太平盛世,那么就是一个能干的大臣;如果是在战乱之年,就是一个独霸一方的枭雄。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7.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什么意思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许劭对曹操的评价。
可以理解为“处在治世就是能臣,处在乱世,就是奸雄”。
也可以理解为“治理天下的能臣,扰乱天下的奸雄”。如此则奸能与否,在于曹操的主观愿望。显然许劭也看出了曹操是个人物。至于是成为能臣还是奸雄,则要看他是处在治世还是乱世,或者要看他想治理天下还是想扰乱天下。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什么意思

8.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是谁说的?

两种解释第一种:如果是在太平盛世,那么就是一个能干的大臣;如果是在战乱之年,就是一个独霸一方的枭雄。第二中种:治理国家,就是能臣;危害国家,就是枭雄。

这句话出自著名评论家许子将,之后的桥玄也曾经说过同样的话,用以评价曹操。所谓枭雄,是指强横而有野心之人,且为魁首.称之“枭雄”。我们说曹操,他是有能之人,野心确实不小,而且为独霸一方的魁首,但说到此,与他同世的刘备、孙权,甚至袁绍都符合。曹操的枭雄,所独有的只能是所谓的强横,但是纵观史书,他体恤下属,虽然有些嫉人之心,但他的行为恐怕还算不上足以登上史书的强横吧?他的强横比秦始皇、商殷可差远了吧。因此,本人不认为曹操乃名副其实之枭雄,若硬推之为枭雄,那孙权独霸江南,妄图吞并全国岂非枭雄?刘皇叔声声仁义,还是取了刘章之所,妄图吞并天下,自立为帝,跟曹操比起来,又怎么能说不是枭雄呢? 曹操是东汉末最伟大的政治家,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治理天下的雄才大略。又有所有政治家表面以天下苍生为念,实则为权利之争,不惜牺牲天下人性命、心狠手辣的一面。“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表现了语者既不能否认其才能,又要表现自身对腐朽的汉王朝忠心耿耿的“愚忠”,实则是不识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