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基金会亏本吗?可转债基金亏损原因!

2024-05-11

1. 可转债基金会亏本吗?可转债基金亏损原因!

      可转债基金是指主要投资于可转债的基金,属于债券基金的一种。2019年可转债基金的整体业绩表现不俗,因而引来很多投资者的关注,那么可转债基金会亏本吗?下面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可转债基金会亏本吗      可转债基金是有亏本风险的。可转债属于公司债券的一种,但可转债同时债权和股权的特征,债券持有人即可持有到期获得票息预期收益,也可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      所以可转债基金一般属于二级债基,和股市的相关性要大于普通的债券基金,其预期收益、回撤波动也较大,其风险甚至要高于混合债基。二、导致可转债基金亏本的原因1、价格风险      可转债虽然有固定的债券利息预期收益,但相比其他债券类型,可转债的票面利率非常低。可转债的发行期限一般是6年,但即使持有到第6年,利率也要低于3%。      所以很少有投资人会持有转债到期,大都会通过低买高卖的方式赚取差价预期收益。转债价格会受正股价格影响,当正股股价上涨时,转债价值往往也会随之上涨,反之亦然。如果基金经理在高位买入转债,那么当转债价格下跌时,就会有账面浮亏。2、违约风险      和其他债券一样,可转债同样有债券违约的风险,债券违约风险取决于上市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过从历史数据来看,可转债违约的事例较为少见。      以上关于可转债基金会亏本吗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温馨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可转债基金会亏本吗?可转债基金亏损原因!

2. 什么是“可转债”? 为什么有的“可转债基金”涨幅那么高?

可转债全称叫做可转换公司债券,这玩意既有债券的属性,也就是持有到期有利息。还兼具股票性质,因为按照规定可转债可以以预定价格变为股票。
可转债基金说白了就是混合型基金与债基的中间体,可转债基金涨幅高,是因为正股价格大幅度上涨,因为当初约定转股价指定比现在的股价低很多很多。

3. 买五万可转债基金,三个月跌幅10.73%+为啥赔了60910元。不是最多5.5万就够了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买五万可转债基金,三个月跌幅10.73%+赔了60910元。不是最多5.5万就够了回答:因为亏本六千多还需要收取违约金等费用五千左右。可转债基金相比其他债券类型来讲,其票面利率很低;可转债基金的发行期限一般为六年,但是当持有期到了第六年,可转债基金的利率也要低于3%。它还含有债券违约风险。[微笑]【摘要】
买五万可转债基金,三个月跌幅10.73%+为啥赔了60910元。不是最多5.5万就够了【提问】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买五万可转债基金,三个月跌幅10.73%+赔了60910元。不是最多5.5万就够了回答:因为亏本六千多还需要收取违约金等费用五千左右。可转债基金相比其他债券类型来讲,其票面利率很低;可转债基金的发行期限一般为六年,但是当持有期到了第六年,可转债基金的利率也要低于3%。它还含有债券违约风险。[微笑]【回答】
亲亲,可转债基金可能会亏损。可转债受价格波动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亏损,可转债基金同时具有债权和股权的特点,转债价格会受正股价格影响,当正股股价上涨时,可转债价格上涨。如果正股股价持续下跌,可转债的价格也会下跌。此时投资者会将可转债持有到期,但其票面利率非常低。如果上市公司的偿付能力不够,可能转债还可能面临违约风险。[微笑]【回答】

买五万可转债基金,三个月跌幅10.73%+为啥赔了60910元。不是最多5.5万就够了

4. 可转债年底都在跌是为什么

有以下原因:1.债性弱了。主要有两种可能,一种市场无风险利率提升,另一种是可转债信用度下降。这次明显是后者,很多投资者开始悲观的认为,一些可转债最终即将违约。这么想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从之前企业信用债的违约,到现在的某些可转债大股东疑似违约,都在透露出信用收紧的现状。当前金融政策导致没有那么多水(钱)放出来,使得部分企业借新债还旧债困难,这种悲观的情绪最终也传导到了可转债身上。紧缩的信用环境缺钱导致可转债的债性弱了。2.正股下跌。今年的股市几乎完全是机构抱团行情,也叫好赛道行情。只要机构觉得好的股票,就会涨到天上去,正所谓结构性牛市。结构性牛市换一种说法就是:结构性熊市。因为虽然2020年各大指数上涨不少,但是居然有接近一半的股票是下跌的。这种结构性行情终于在12月份演绎到了极致,因为市场的钱不够多,所以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跷跷板行情。除了消费(白酒)、新能源车、光伏是大幅上涨之外,其他的行业几乎都是下跌的。【拓展资料】可转换债券是债券持有人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票的债券。如果债券持有人不想转换,则可以继续持有债券,直到偿还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场出售变现。如果持有人看好发债公司股票增值潜力,在宽限期之后可以行使转换权,按照预定转换价格将债券转换成为股票,发债公司不得拒绝。该债券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公司的债券利率,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可以降低筹资成本。可转换债券持有人还享有在一定条件下将债券回售给发行人的权利,发行人在一定条件下拥有强制赎回债券的权利。

5. 可转债债券基金为什么增长比股票型基金还强

可转债基金是去年表现最抢眼的基金产品。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具备可比数据的13只可转债基金(A类)2014年平均净值增长率高达74.56%,位列40余个基金子分类之首。数量稀少的可转债基金竟然轻松“打败”众多标准股票型基金
数据显示,具备可比数据的13只可转债基金(A类)2014年平均净值增长率高达74.56%,位列40余个基金子分类之首,可转债基金(B/C类)凭借73.74%的收益率排在次席。

转股价值+稀缺性溢价
 可转债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是可转债。简单说,这类债券能分解为纯债加上看涨期权。在股市长时间没有趋势性行情之时,看涨期权的行权价格与正股的市场价格相差往往较小。此时,在转股溢价率不高的情况下,可转债的纯债价值对投资人有较好的保护。而当上涨的趋势性行情形成后,可转债的期权价值开始迅速增加,直到与正股齐涨齐跌,纯债部分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弱。
    由于其“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属性,可转债成为机构及专业投资者欢迎的融资工具。姚秋说,2014年可转债基金的神奇表现主要源于股市的火爆。一方面,可转债的标的大多为低估值蓝筹品种,例如工行、国电、平安、石化等,这些可转债对应的正股涨幅很大,不过随着估值逐渐修复,这些股票的弹性在减弱;另一方面,可转债本身可以进行质押融资,一些可转债基金依靠杠杆放大效应,获得好于正股行情的涨幅,而杠杆本身是一柄双刃剑,下跌时跌幅亦会大于正股行情。
    “除此之外,可转债本身的稀缺性也是其受到投资者追捧的因素之一。
   国内可转债市场的发展长期处于小众状态,目前,市场上可转债品种并不丰富、可转债基金的数量也仅有15只。
    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随着中行、工行、石化、平安等数个100亿元大盘可转债发行,可转债市场规模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约为1000亿元。随着可转债市场扩容,市场上以可转债作为主要投资对象的产品开始丰富起来。
随着股市的回暖,这些“大象级”可转债陆续被强制赎回,可转债市场将再次面临大幅度的萎缩压力。具体看,主要是部分可转债触发提前赎回,原本总量有限的可转债逐渐变得更为稀缺,导致转股溢价率畸高。
    此时的可转债,除了体现转股价值外,还包含了较多的稀缺性溢价。姚秋说,在短期内供需失衡的情况下,转股溢价率高的可转债投资风险有所增加,正股配置的吸引力反而大增,可转债基金这个“香饽饽”恐难复制神奇。
    个券估值风险有所提升
    可转债市场长期面临供给不足的压力,并非由于发行对象不愿意发、不敢发,而是“条条框框”太多,限制了发行数量的扩容。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发行可转债需要满足最近三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可转债融资后公司的累积债券余额不超过净资产的40%,对净资产不足15亿元的公司发行可转债有提供担保的要求。
    “这些限制把大量发行对象拦在了可转债市场外面。”可转债的风险小于股票,目前对定向增发股票已没有盈利要求,但可转债的盈利发行门槛反而高于股票。在企业债券大发展、监管层希望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可转债发行理应有所“松绑”和调整。
    事实上,可转债数量少了,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加上投资者趋之若鹜,泡沫随之而来。据估算,2015年的可转债市场中,若不考虑新增发行量,存量可转债或将降至400亿元左右,降幅明显。但需求的存在依然会造成可转债估值泡沫的提升。
2015年可转债的投资回报率超过纯债是大概率事件,但可转债回报率不会超过2014年的回报率。当然,也要看2015年会不会有新发可转债进入市场,从而给投资者更多选择。总体看,2015年可转债的投资市场较之其他债券品种依然有收益优势,但个券的估值风险相对去年有所提升。

可转债债券基金为什么增长比股票型基金还强

6. 纯债基金收益普跌,2016年上半年纯债型基金还适合购买吗

4月15日国债期货突然盘中跳水,五年期TF1606今日跌幅0.32%,十年期T1606跌0.27%;信用债市场近期违约事件频率上升。
 
这或许正式因为本周纯债基金收益出现普跌,投资者转而投向国债从而推高了国债的收益,最近1至2周,10年期国债、金融债券上调幅度在10-15个BP,其中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年初大幅走高!
不过从后市来看,整个债券市场似乎笼罩在阴霾之中,冬天仍未过去。

纯债普跌
突然发现,身边的朋友买的债券基金突然收益大幅缩水,很多纯债基金甚至近三个月收益已经归零。

 在剔除掉债券QDII、定开债和可转债后,仅观察风险最低的纯债基金,334只披露业绩的纯债基金中本周有285只出现净值下跌,占比达到85.33%!
85.33%!!


是不是一觉起来也同样发现自己为了避嫌买入的债券基金也开始出现亏损了?
虽然这依然未能抹去基金大部分收益,但是截至4月14日,今年来仍有291只纯债基金收益低于1%,如此下去,如何才能完成业绩比较基准的约定呢?
下图为今年来出现亏损的40只纯债基金,最高亏损已接近10%!
身边的债券交易员小伙伴说这是一场看不见头的恶性循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都选择在到期前赎回产品,很多盲目的人跟风速度也让人唯恐避之不及。
 
故而就整体债市而言,多位基金经理普遍认为,债市短期内会继续调整,对今年的债市持谨慎的态度。

7. 2018年可转债四季度策略:静待市场回暖

   摘要
       转债陷入低迷,个券严重分化  。 
       转债表现不佳,估值大幅回升。 18年股市低迷,转债整体也表现不佳,截至8月31日,转债指数年内上涨了0.09%;个券涨少跌多,整体上医药和计算机板块表现较好。估值方面,目前转股溢价率均值37.6%,年内上升了10.5个百分点,其中平价70元以下、70-90元、90-110元和110元以上的转股溢价率83.4%、24.3%、7.7%和4.5%,年内变动17.7、5.5、-2.3和1.5个百分点。
       个券分化严重。 一方面是转债个券估值分化,表现在老券估值明显高于新券、基本面较好的个券估值高于基本面较差的个券。另一方面是流动性分化,受到转债行情低迷的影响,市场成交量不断下降。流动性向大盘转债和基本面较好的热门转债聚集,头部效应明显,大量转债成交呈现“地量”,流动性分化严重。
       市场震荡磨底,等待反弹机会  。 
       转债供需平稳。 供给方面,上半年转债发行放缓,三季度以来则有所提速,7-8月转债发行18只,金额166亿左右。需求方面,公募基金二季度转债持仓的规模和比例有微幅下滑,但仍处于近年来高位,显示出需求依旧平稳。
       股市仍在磨底。 股市今年受到多重因素的困扰,外部有人民币贬值压力;内部则是去杠杆带来信用风险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尽管宏观政策边际调整,但信用扩张或弱于预期。股市仍处于磨底阶段,情绪扭转需要较强的信号。例如贬值压力缓解,国内改革加速等。
       转债:等待市场回暖。 行业方面建议关注创新和成长类绩优标的,如TMT,高端制造等,标的东财、曙光、大族、崇达、景旺;基本面有看点,转债溢价率和价格不高,有一定YTM收益的个券可左侧配置,如中化、海澜、玲珑、新凤等,银行板块可关注宁行和常熟。下修博弈关注大股东持仓转债比例较高、转债价格跌破面值的个券,如天马、天康、时达等。
       主动下修增多,适当关注机会 。
       主动下修增多,回售下修减少。 18年以来共有15只转债正股公布下修预案,其中仅江南转债是回售下修,其余均为主动下修。下修动机包括:股东配售比例较高,而转债价格低于面值出现亏损,下修是出于大股东止损的目的;银行转债下修,出于补充资本金的目的;为了减轻财务费用压力等其他原因。
       博弈下修的收益和风险如何? 博弈下修的不确定性有两点,一是下修能否通过,如蓝思、众兴就出现下修未通过情况;二是下修幅度如何,如江南、海印就出现下修幅度不及预期的情况,下修通过后转债反而下跌。而从收益情况来看,博弈下修最好的策略是提前埋伏,下修预案后会有比较确定的上涨。
       一级申购降温,市场情绪谷底 。
       一级申购大幅降温。 三季度以来转债网上申购户数进入“五位数”时代,近期的几只转债申购户数仅在4-8万户左右,相比以前有“断崖式”下降,主因转债赚钱效应下降。一方面是股市低迷,转债从发行到上市之间出现股价明显下跌;另一方面,新券上市首日溢价率大幅降低,也体现出市场情绪较差。
       转债发行陷入低谷。 市场情绪不佳,近期转债发行也接连出现大比例的网上弃购,对于转债一级发行造成较大的冲击。未来转债发行需适当优化,包括适当提高票息、改善转债条款;设置适当比例的网下打新;提高股东配售比例,降低发行申购压力,并且绑定股东和转债投资者利益,有利于提升转债的吸引力。
       1。 转债陷入低迷,个券严重分化 
       1.1  18  年转债市场表现不佳 
      18年转债整体表现不佳,一季度转债指数先涨后跌,大幅波动,3月份之后进入震荡盘整阶段;而从6月份开始,转债指数跟随股市大幅下跌,一度创下17年5月以来的新低。之后从7月份开始,转债指数触底反弹,小幅上行之后再度进入震荡盘整阶段。
      截至8月31日,转债指数年内上涨了0.09%,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7.28%,中小板指下跌22.63%,创业板指下跌18.11%。
       个券涨少跌多,三季度行情低迷。 18年至今存量转债个券39涨63跌,其中表现较好的是医药和计算机板块,万信转债、桐昆EB、康泰转债、崇达转债涨幅位居前4,且均超过10%。之后是曙光转债、三力转债、济川转债、三一转债等,涨幅超过5%。而表现较差的有顺昌转债、林洋转债、隆基转债等,跌幅均超过20%。
      具体到三季度来看,涨幅较高的主要有桐昆、常熟、特一、艾华、生益等,从行业的分布来看,热点较为分散。但常熟、特一、艾华,以及三力、江银等,均是选择下修的个券,因此在三季度低迷的市场行情中,博弈下修反而成为转债市场的主线行情之一。
       1.2 估值回升,个券分化 
      估值方面,转债转股溢价率在3月份左右达到本轮估值压缩的最低点(23.2%),之后随着股市的震荡下跌,估值触底回升。截至8月31日,转债市场的转股溢价率均值37.6%,今年以来上升了10.5个百分点;纯债YTM 2.32%,年内上升了0.8个百分点。其中平价70元以下、70-90元、90-110元和110元以上转债的转股溢价率分别为83.4%、24.3%、7.7%和4.5%,今年以来分别变动17.7、5.5、-2.3和1.5个百分点。
       转债分化之一:估值分化。  1  )转债估值分化体现在新券和老券的分化。 老券的筹码沉淀严重,市场成交低迷,转债价格的波动严重滞后于正股的波动,伴随着正股下跌,转债估值出现被动抬升。
      而新券方面则受到转债市场低迷的直接冲击,价格和溢价率情况更能充分反映市场的情绪。近期新券上市大量破面,首日溢价率明显偏低,由此带来新券和老券之间的估值严重分化。
       2  )转债估值分化还体现在基本面的差异。 我们选取平价在90-110元之间的转债个券,其溢价率变动范围是(-4.6%,28%)。其中盛路、三力、德尔、威帝等基本面一般、近期上市的新券,溢价率均在5%以内;而国资EB、宁行转债、太阳转债等基本面有看点的,转债溢价率都在15%以上。
      同行业转债的溢价率也有明显分化,以银行转债为例,常熟、江银、吴银等转股溢价率明显较低;而光大、宁行转股溢价率则明显较高,内部分化严重。
      1.3 流动性下降,个券分化
      个券流动性方面, 18年以来光大转债日均成交量2亿,是目前转债市场流动性最好的个券;17宝武EB 1.9亿的日均成交量排在第二,之后是宁行、宝信等。根据我们的统计,日均成交量超过1亿的共有7只转债,0.5-1亿之间的有12只转债,其余80余只转债日均成交量均在0.5亿以下。此外,有29只转债日均成交量不足1000万,特一、顺昌等转债日均成交量仅在300万左右。
       转债市场整体降温,流动性下降。 二季度以来,转债市场供给放缓,导致流动性出现明显下降;三季度新券供给有所提速,但市场表现低迷,成交量继续下滑。转债市场7月和8月的日均成交量仅为17.2亿和15.4亿,连续五个月在20亿以下。此外,一些成交活跃的大盘转债,如宝武EB、光大转债等,成交量也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转债分化之二:流动性分化。 个券方面,三季度以来的流动性也是急剧下降。7-8月转债日均成交量超过1亿的个券仅有4只,0.5-1亿之间的仅有4只,其余90余只转债日均成交量均在0.5亿以下。其中近50只转债日均成交量不足1000万。个券的流动性分化严重,流动性最高的前5只转债个券,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30%以上;前10只更是占比接近一半。而流动性最差的50只转债,成交量占比仅为12%。
      一方面是流动性的整体下降,另一方面是大量转债流动性呈现“地量”,有价无市。流动性向大盘转债和热门转债聚集,目前的转债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分化的时代。
       2。 市场震荡磨底,等待反弹机会 
       2.1 转债市场供需平稳 
      进入18年之后转债市场扩容速度有所放缓。上半年无论是转债新增预案,还是发行数量均有下降。三季度,转债发行的数量和金额有所回升,新增预案数量也有小幅增加。根据我们的统计,7-8月转债发行18只,金额166亿左右。新增转债预案82只,金额782.04亿左右。
      截至18年8月31日,待发新券共5894亿,其中转债181只,合计金额5073亿元。而目前存量转债(包含公募EB)共105支,金额共2310亿元左右。
       基金转债持仓小幅下降。 2018年二季度公募基金转债持仓403亿元,较一季度稍有回落,但仍处于近三年高位,其中债券型基金减持9.8亿,混合型基金减持7.8亿。
      而基金转债持仓占转债市值的比重由一季度的18.1%小幅回落至18.03%,基金转债持仓占基金净值的比重为0.32%,相比18Q1的0.34%也有小幅下降,但回落的幅度均不大。这些都显示出目前公募基金对于转债的持仓需求相比一季度基本保持平稳。
       基金大幅增持东财、宁行。 从持有基金数来看,光大、宁行和国君转债排名前三,持有基金数均超过180只。从持仓总市值来看,光大、宁行和东财转债居前,基金持仓市值分别为31亿、19亿和18亿。而从基金持仓占转债余额比重来说,以岭EB(46%)、三一(41%)和济川转债(39%)则排名前三。
      最后从持仓变动来看,基金重仓券增持前三位为东财转债(10.07亿)、宁行转债(10.03亿)和15国盛EB(8.78亿);减持前三位为光大转债(-7.9亿)、17宝武EB(-4.8亿)和17中油EB(-4.6亿)。
       转债机构持仓小幅调整。 从上交所转债持仓数据来看,截止18年7月,上交所转债市值922亿,18年以来增加了227亿。其中一般法人持有量占39.1%,基金占18.8%,保险年金占14.8%,三者合计占比73%左右。此外,个人持券占比超过了7%,其余券商资管、自营、社保等占比均在5%以内。
      而从占比的变动来看,17年基金持有转债的比例在逐渐下降,一般法人持有量占比有所上升,保险年金持仓比例则先升后降。而18年以来,基金、一般法人、保险年金的持有量占比均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2.2  股市低迷制约转债表现 
      二季度以来转债市场表现不佳,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股市的低迷状态。信用风险、人民币贬值等负面因素不断压制市场的风险偏好,导致股跌债涨,转债的性价比逐渐降低。
      对于交易性机构而言,前三季度股市表现不佳,反弹本就较弱;转债由于估值的被动抬升,弹性更加偏弱,不是短期博弹性的最优品种。对于配置型机构而言,上半年债市行情较好,转债票息收益明显低于同等级的信用债;在无法发挥股性优势的情况下,转债的配置价值也被削弱。
       “稀缺性”不再带来个券分化。 另一方面,转债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稀缺性”逐渐丧失,个券的估值和流动性严重分化,投资逻辑也变得与以往不同。市场对于基本面有看点、并且有一定规模的转债,会给予相对更高的估值,成交也更为活跃。
      而基本面一般、规模偏小的转债,受到市场的关注较少,往往估值较低。如果考虑到这类转债的流动性也较差,会额外增加持券风险。虽然目前转债存量个券数目在100只左右,但流动性不错、基本面也有看点的转债数量并不多;缺少了“稀缺性”的支持,未来转债投资更加考验择券能力。
       2.3  转债策略:左侧缓慢配置,等待市场回暖 
       股市:仍在震荡磨底。 股市今年受到多重因素的困扰,外部有人民币贬值压力;内部则是去杠杆带来信用风险上升、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尽管宏观政策边际调整,去杠杆阶段性转向稳杠杆,但信用扩张或弱于预期。股市近期的反弹也较弱,仍处于磨底阶段,情绪扭转需要较强的信号。
      一方面,外部环境需要阶段性企稳,人民币贬值压力缓解,才能减弱对国内风险偏好的压制;另一方面,要看到国内改革的加速,例如通过减税等政策,来减轻企业负担,缓解实体经济的融资压力,从而提振市场的信心。
       债市:信用风险未消。 虽然宏观政策短期转向稳杠杆,但信用扩张可能不会顺畅:1)经历过去三轮的加杠杆之后,我国宏观杠杆率已经达到250%左右的历史顶峰,举债加杠杆的空间有限。2)金融严监管、去杠杆的大方向没有变,阵痛还会持续。3)基建伴随着地方债大额供给,短期对融资形成托底,但基建的效率较低,还会对企业投资产生挤出效应,难以带动融资的大幅回升。
      对于转债来说,需要尽量回避信用风险较高(如负债压力大、现金流不佳、股权质押比较高)的个券。上半年数只转债跌破债底,紧信用环境下,强债性券仍建议谨慎。
       转债:基本面、估值、条款的三条主线。  1  )强股性券关注基本面优秀、正股和转债弹性较高、流动性较好的标的。 行业建议以创新成长为主,如TMT,高端制造等;其次是消费、医药等板块。但股市目前仍在震荡磨底,市场情绪不佳,可控制仓位,耐心等待反弹机会。
       2  )左侧配置思路或仍是性价比较高的策略。 转债的弹性不如正股,流动性也普遍不佳,交易性策略的性价比相对不高,左侧配置的思路或更加合适。择券的标准包括:基本面有一定看点,正股估值处于较低位置;转债溢价率和价格不高,有一定YTM收益(如果正股基本面优秀,可适当放宽标准)。在发挥债底保护的优势下,博取股价上涨的超额收益。
       3  )条款方面可关注博弈下修机会。 在股市整体表现不佳的背景下,条款博弈逐渐成为重要的投资策略之一。主要的思路是挑选大股东持仓转债比例较高,转债价格跌破面值的个券。大股东有止损需求,下修的概率较高,可考虑提前埋伏。
       转债个券推荐。 1)行业方面建议关注创新和成长类绩优标的,如TMT,高端制造等,如曙光、东财、大族、崇达、景旺等
      2)基本面有看点,转债溢价率和价格不高,有一定YTM收益的个券可左侧配置,如中化EB 、海澜转债、玲珑转债、新凤转债等,银行板块可关注宁行转债和常熟转债。
      3)博弈下修可适当关注大股东持仓转债比例较高、转债价格跌破面值的个券,如天马、天康、时达等。
       风险提示: 股市大幅下跌,业绩不及预期,下修不及预期。
       3。 主动下修增多,适当关注机会 
       3.1  今年回售下修不再“绑定” 
      2006年以后72只退市的可转债中,有16只在回售期曾有回售压力,即正股价格曾触发回售价格,其中14只董事会启动下修程序(但其中澄星和唐钢下修失败),另外巨轮和海运转债面临回售压力却未下修,可见回售期内且面临回售压力的转债往往伴随着下修。
      但今年以来,进入回售期的两只转债(格力和江南),以及两只EB(清控和天集)都接受了回售的结果。两支回售转债中,江南是“象征性”的下修(下修幅度不及预期,很快触发回售),而格力和两支EB都直接选择回售。
      由于转债票息往往低于普通的信用债,因此对于发行方来说,无论是转股还是回售,都是性价比较高的融资方式。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不是转股退出,则相当于付出额外的机会成本,因此与发行方处于不对等的位置中。而回售下修条款的绑定,本质上只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如果回售对于下修的约束力减弱,则对于投资者来说,转债的性价比也会出现下降。
       3.2  主动下修明显增多 
      18年以来共有15只转债正股公布下修预案,创下转债历史记录。其中江银和蓝思均为两次公布下修预案。而从下修成功率来看,目前14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12次下修,成功率为86%。但仍有两次下修未通过(众兴、蓝思),以及下修不及预期的情况出现。
       主动下修原因有哪些? 1)股东配售比例较高,而转债价格低于面值出现亏损,下修是出于大股东止损的目的;2)银行转债下修,出于补充资本金的目的;3)为了减轻财务费用压力等其他原因。
      今年主动下修的原因多以配合大股东减持为主,其次是银行转债补充资本。按照这一线索,我们整理了目前大股东持仓转债比例较高,转债破面且已经或即将触发下修的名单,未来这些转债下修的可能性或相对较高。
       3.3   下修的风险和收益如何? 
       博弈下修有哪些不确定性?  1  )下修能否通过。 18年出现过两次下修未通过的案例,蓝思转债和众兴转债。由于参与配售的股东无法在股东大会投票,因此对于股权结构较复杂的转债(如蓝思和众兴都有大量资管计划、基金等持股),下修通过与否就存在不确定性。
       2  )下修幅度如何。 转股价不能低于每股净资产、前1和前20个交易日均价,是对下修幅度的硬性限制(例如迪龙转债下修幅度就受制于前20日均价,而部分银行转债未来PB接近或小于1后,下修幅度也会受限制)。而转债下修幅度最终如何还要取决于发行人和大股东的意愿,如江南转债、海印转债等就出现下修幅度不及预期的情况,下修预案通过后转债反而出现下跌。
       博弈下修收益如何? 今年共有12次成功下修的案例(江银转债下修两次),下修预案次日转债基本都会有不同幅度的上涨(除艾华转债外),平均涨幅3.07%。而实施下修后转债则涨跌不一(平均涨幅0.77%),如果下修顺利通过、下修幅度较大,则转债会出现明显上涨(如艾华、常熟等);若下修幅度不及预期,则转债反而会出现下跌(如江南、海印等)。
      因此,博弈下修最好的策略还是提前埋伏,下修预案后会有比较确定的上涨空间。如果是下修预案后入场,则风险相对较高。
       4。 一级申购降温,市场情绪谷底 
       4.1  网上申购户数“断崖”式下降 
      17年9月转债信用申购新规落地之后,转债申购热情高涨,申购户数屡创新高。但经历了四季度转债大幅扩容、估值压缩、部分转债上市破面等现象之后,一级申购热度大幅降温。
      根据我们的统计, 17年9-12月发行转债的申购户数在40-700万户之间,不同转债申购户数的波动较大,平均申购户数达到310万户左右。而18年上半年发行的转债,申购户数在20-100万户,平均申购户数下降至60万户左右。而三季度以来转债网上申购户数进入“五位数”时代,近期的几只转债申购户数仅在4-8万户左右。
       4.2  赚钱效应下降,上市破面频发 
      网上申购和配售热情降温,最主要的原因是转债一级市场赚钱效应下降。我们统计了转债新券上市首日价格情况,其中17年9-12月上市转债首日平均价格107元左右,17只转债中有6只首日破面;18年1-6月上市转债首日平均价格下降至105元左右,36只转债中有11只破面;而18年三季度以来,上市转债首日平均价格仅为98.9元左右,15只转债中有12只破面,破面率达到80%。
       原因一:上市首日平价较低。 我们统计了转债新券上市首日平价情况,其中17年9-12月17只上市转债首日平价均值96元左右;18年1-6月36只上市转债首日平价均值97.5元左右;而18年三季度以来,15只上市转债首日平价均值仅为93.6元,相比此前有明显下滑。
      由于转债发行到上市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因此转债发行后一旦正股表现不佳,则可能出现上市破面情况。而三季度以来股市表现不佳,加剧了破面风险。实际上,从发行到缴款短短几天时间内也会出现股价的大幅波动,如曙光转债等就是由于转债发行后股价大跌,导致出现大面积弃购现象。
       原因二:上市首日溢价率走低。 另一方面,新券上市首日溢价率明显走低,显示出市场情绪的低迷。根据我们的统计, 17年9-12月17只上市转债首日溢价率均值12.5%左右;18年1-6月36只上市转债首日溢价率均值8.6%左右;而18年三季度以来,15只上市转债首日平价均值仅为6%左右,溢价率阶梯式下降。如果考虑到三季度以来上市首日平价也较低,则溢价率实际上比统计出来的结果要更差(因为低平价往往对应高溢价率)。
       4.3  一级发行陷入低谷,包销比例大幅上升 
      转债二级市场低迷,赚钱效应下降,带来一级申购热情降温。而近期接连出现大比例的网上弃购,对于转债一级发行造成较大的冲击。根据我们的统计,18年三季度以来,转债一级发行包销比例平均达到12%左右,主要原因是网上弃购。近期发行的三只转债(曙光、蓝盾、岭南),包销比例都在18%以上,申购户数下降导致中签率较高、转债发行后股价下跌、上市破面甚至出现负溢价等,都是导致网上弃购的原因。
       一级市场难题何解?  1  )适当提高票息、改善转债条款。 在股市表现不佳的情况下,转债的债性能否体现就较为重要。目前转债的票息较低,主流条款的平均票息基本在1.2%左右,债底在80-82元左右,显著低于同评级的信用债。如果适当提高票息或到期赎回价格,则能够有效提升转债的债性价值;此外,转债的条款方面也可以适当改善,如提高赎回的触发条件、或者提高回售的价格等。
       2  )设置适当比例的网下打新。 目前的网上打新制度,机构参与的动力较低,如果能够设置一定比例的网下打新,可以调动机构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网下有定金限制,弃购现象也较少。
       3)提高股东配售比例。 股东大比例配售可以降低发行申购压力,同时绑定股东和转债投资者利益,有利于提升转债的吸引力(例如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下修条款的价值)。

2018年可转债四季度策略:静待市场回暖

8. 可转债基金对股价的影响?

      随着再融资新规的增发,可转债基金成为融资新方向后,可转债基金也开始受到越来越人的关注。可转债基金可转债具备了股票和债券两者的属性,结合了股票的长期增长潜力和债券所具有的安全和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固定的优势。那么发行可转债对股价的影响是什么呢?可转债的发行会对股价造成何种影响?今天来和一起了解一下。      发行可转债对股价的影响:      1.与一般债券相比,可转换债券的预期年化利率是比较低的,发行的可转换债券的票面预期年化利率多在1%上下,只具有象征意义,预期年化利率的高低对可转换债券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实践上看,的规定是可转换债券的预期年化利率不超过一年期银行存款预期年化利率,而一般债券的年预期年化利率要高于银行同期存款预期年化利率的40%左右;从另一方面看,可转换债券的预期年化利率越高,说明其债券属性上升而股票属性下降,投资者从转股获得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相应下降,可能反而得不偿失。      2.转股价格是所有条款的核心,可转换债券的转股价格越高,越有利于老股东而不利于可转债持有人;反之,转股价格越低,越有利于可转债持有人而不利于老股东。由于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公司控制在老股东手中,所以发行人总是试图让可转换债券持有人接受较高的转股价格。      3、发行可转债对公司经营是利好,但一般来说不影响公司大的基本面,是改良而不是改革,其影响弱于重组和定向增发,因为后两者往往改变公司的运营方向和策略。      4、从走势上看,可以把可转债视为权证。而权证的走势,一般领先于正股。所以,推论可转债价格加速背离其实际价值时,就是正股突破前兆。可转换债券条款虽多,但最影响其投资价值判断的,无非是四条:预期年化利率条款、转股价格、赎回条款、回售条款。      可转债的发行应该是对股价有正面的影响的,市场对发行可转债的公司一般是看好的。当然这个不是很确定,如果可转债转换成股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股净利和每股净资产都会减少,对股价又是有负面影响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