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秦向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请教几个问题[历史]

2024-05-10

1. 关于苏秦向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请教几个问题[历史]

指以辩才陈述利害、游涚君主的方法。据称为战国时鬼谷子发明,
纵横术为合纵(联合)连横(分拆)术之简称。《新语·辩惑》:“因其刚柔之势,为作纵横之术。”

纵横术,也名钩距之术,又名长短术。这种"术"的原则和精神,是我们今日所处的这样国际局势之中,所需要了解的。我们今日的外交,一切工作,都必须有这样的精神和才具,抓得住别人的弱点,然后达到自己的目的。

纵横术即合纵与连横.合纵是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一个强国,以苏秦和东方六国为代表.连横是个一个强国与敌对集团的一个或几个结成一个或多个联盟,达到瓦解对方,各个击破的目的,以张仪和秦国为代表.

关于苏秦向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请教几个问题[历史]

2. 鬼谷子教的纵横术,才能让苏秦张仪出头的吗?

个人愚见,这四个分管代表了四个部门,交通、军事、商贸、财政,几乎占尽了政权重要部门,寓意也很明显,定兴亡而已!光相貌就让人啧啧称奇,无怪乎这人一生也如传奇,精通百家,隐居云梦,入山精修,上谙天道,下谙人心,简直如神仙中人。

(鬼谷子)
这样的人,虽没出仕,但徒弟却个顶个厉害。
门下四大弟子,孙膑辅齐,出将入相,庞涓佐魏,纵横沙场,苏秦张仪,则犹如双子星,用连横合纵一个时代。
安居云梦里,天下为棋局,门徒如棋子
定列国存亡,看历史走向,深藏功与名。
这样的人,除了佩服说不出别的话语,那么他的徒弟都能如此厉害?
除了传授的纵横学之外,个人认为,鬼谷子教徒弟的一句话,至关重要。

(鬼谷子弟子)
这话就是: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心思虑
简单解释就是,占据天下的高位,看世界,听人言,思权谋,这话最重要的不在观听思,而在于高格局。
那么格局何解,在那个时代就是不以诸侯国眼界看世界,而是以已知的,可见的世界格局考虑问题。而这也是非常适用于哪个时代的思考方式。
苏秦张仪故事,在历史上属人才竞争黄金时代的美谈,足以让后世无数华夏豪杰羡慕。
根源吗,也很简单。
首先;对当时的人而言,除了诸侯士大夫,王室公族,其他如平民百姓或士子,是没有家国概念的,贵族或许还有家国归属感,可对老百姓士子而言,却少有这感觉,因此才有无数士子,仰仗才华到处找工作,甚至跳槽的事出现。
比如吴起,历仕三国,苏秦去秦不被用,就去东方六国当谋主,他们还没有被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给禁锢,反而很有主见。

(大争之世)
其次:那个时代,是人才流动的时代。
各国普遍都很重视客卿,这客卿就如今日世界高科技人才一样,属技术移民主力。引进人才在竞和时代,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秦国,客卿掌权,从秦穆公时的百里奚和蹇叔起,到后续的商君、魏冉、范雎也都不是秦国人。除了旧贵族鼓噪了一段时期杜绝人才,被客卿李斯《谏逐客书》驳斥外,统一前的秦国从未有杜绝特殊人才引进的政策。
再次:那个时代,用人政策很灵活。
这点,可以从无数越级提拔中看出来,奴隶出生的百里奚可以直接成相国,商鞅一到秦国谈了三天三夜就成了变法主持者,苏秦从一介白丁变成相国,也不过几顿酒功夫。没有等级规矩,不拘一格降人才属时代写照。

(白衣拜相)
最后:乱世出英雄,英雄也需乱世。
在天下大乱时代,一个天纵之才,能起到兴灭国家的重要作用,这是在大一统后的时代,难以看见的奇迹。
以上四点,即是大争之世的时代特点,也是苏秦张仪所面对的环境,更是能无限放大格局的大时代。
无数国家,在斗争中,不管愿意不愿意,都面临国家大战略调整。
而引发这一切的,就是秦国崛起之势不可遏制,六国需要合纵才能抗衡秦国,否则就要被灭。
苏秦和张仪,就是因出山之前身居的高格局,“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心思虑”,看到了时代车轮前行的方向,才收获了成功。
于是他们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理,一个致力于辅佐秦国,连横一统天下,一个致力于联合六国,合纵制衡秦国。
在苏秦张仪的诉求还有提点之下,原本已模糊感知天下大势的君王们,也看清了趋势。

(纵横)
不过,苏秦的运气,相对于张仪而言要差不少。
因为他要协调的关系更多,六国国君虽然知道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但曾经的利益、仇恨,常常让他们不由自主的互相攻击,长远的规划,抵不过眼前的利益,最后六国互斗,进而失去了一切。
而张仪的运气就在于,偏居一隅的秦国,有着充分的地利,还有国家实力做后盾,能贯彻以张仪占据天下观高度制定的战略。
经过百年争斗后,秦国渐强,六国渐弱,内斗的六国,给了秦国各个击破的机会和时间。
实事求是的说,苏秦和张仪同出鬼谷子门下,纵横术谋略应旗鼓相当,就连观天下,思天下的方式也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苏秦耳中,人多嘴杂,六个声音各抒己见,都在争权夺利。
张仪耳中,一言决天,一个声音孜孜以求,为了统一天下。

这也成能力相左的两人,最后分出胜败的关键,虽然他们最终结局都不好。
苏秦主动求车裂,张仪出逃魏国,但结局如何能掩盖他们的光耀?
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初,洛阳人苏秦说秦王以兼天下之术,秦王不用其言。苏秦乃去,说燕文公曰:“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于是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车骑辎重拟于王者。

3. 既然苏秦,张仪等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且个个才华横溢,为何鬼谷子自己不出山,救济天下

鬼谷子是否真的确有其人,一直以来都有争论。
一般来讲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是一个莫须有的人物,很可能是张仪杜撰的人。
传说只是张仪、苏秦的老师~~后人附会说他也孙膑庞涓的师傅。传的神乎其神,我甚至听过说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鬼谷子学生……
其实这个人即使存在也没有我们想的这么神奇,他即使出山~~~战国也就多一个知名的说客而已。
如果鬼谷子此人这的存在过,那么他可能与你想象中的不一样。
春秋战国时代思想灿烂,有些人希望到各君主手下做事。
也有些人身份超然,他们主要是做一些学术研究。
如抚子,根本不对任何国家有兴趣。甚至连自己的学术理论都不想传到后世。
如孔子,本身希望能到一个国家去执政。无奈周游列国都没有人来请他,所以只好退而研究学术。
再如韩非,没有人请他只好一个人默默研究学术。
荀子总听过,到楚国,任兰陵令。实际上是春申君养着他,但他却不为春申君效力。一心钻研学术,培养了韩非和李斯等一批人才。他其实与传说中的鬼谷子很像。不过一个是大隐隐于朝,一个是小隐隐于野。

王诩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创始人) 
同义词 鬼谷子(纵横家鬼谷子)一般指王诩(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创始人)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战国时期人,华夏族,相传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朝歌(河南淇县)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
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清溪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于嵩山东南学仙。“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老学, 苏张(苏秦和张仪) 、 鬼谷一派,申、 韩一派, 杨朱一派, 庄、 列一派, 尹文一派。
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鬼谷子的师尊是世界辩证法创始人、世界哲学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老子。

既然苏秦,张仪等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且个个才华横溢,为何鬼谷子自己不出山,救济天下

4. 鬼谷子的纵横家,苏秦张仪为首的除外,阳谋和阴谋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

鬼谷子的徒弟很多~比较有名气的:兵家:孙膑、庞涓、尉缭子,纵横家:苏秦、苏代、张仪、毛遂,方士:徐福。
 
鬼谷子先生曾任楚国宰相,后归隐卫国授徒,鬼谷位于河南省淇县淇谷云梦山,因鬼谷子先生在此授徒为名。 

鬼谷子名王禅,又名王诩,战国时卫国人,长于持身养性和纵横术、精通兵法、武术、奇门八卦,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世称王禅老祖。 

鬼谷子常年隐居云梦山并在此教徒授艺。张仪、苏秦、孙膑、庞涓、毛遂、徐福等都是他的弟子。鬼谷子的高徒中,徐福在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之后。 

孙膑、庞涓主修兵法,兼通武术、奇门八卦。他们耍的时代,大概在秦始皇曾祖父秦孝公的时代。 

张仪、苏秦主修纵横术(游说、外交)。他们出山略在秦惠王时代和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时代、秦始皇祖父孝文王只1年就死了。 

毛遂、徐福是鬼谷子先生晚期的徒弟。 

毛遂耍的时代在秦始皇父亲庄襄王时代(吕不韦掌权),曾毛遂自荐在楚魏王会盟时劫持过楚王。 

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学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他出山的时候,是秦始皇登基前后,李斯耍的时代。 

鬼谷子先生这些徒弟出山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80年到公元前230年,前后跨度达四五十年。

5. 既然苏秦,张仪等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且个个才华横溢,为何鬼谷子自己不出山,救济天下

鬼谷子是否真的确有其人,一直以来都有争论。
一般来讲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是一个莫须有的人物,很可能是张仪杜撰的人。
传说只是张仪、苏秦的老师~~后人附会说他也孙膑庞涓的师傅。传的神乎其神,我甚至听过说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鬼谷子学生……
其实这个人即使存在也没有我们想的这么神奇,他即使出山~~~战国也就多一个知名的说客而已。
如果鬼谷子此人这的存在过,那么他可能与你想象中的不一样。
春秋战国时代思想灿烂,有些人希望到各君主手下做事。
也有些人身份超然,他们主要是做一些学术研究。
如老子,根本不对任何国家有兴趣。甚至连自己的学术理论都不想传到后世。
如孔子,本身希望能到一个国家去执政。无奈周游列国都没有人来请他,所以只好退而研究学术。
再如韩非,没有人请他只好一个人默默研究学术。
荀子总听过,到楚国,任兰陵令。实际上是春申君养着他,但他却不为春申君效力。一心钻研学术,培养了韩非和李斯等一批人才。他其实与传说中的鬼谷子很像。不过一个是大隐隐于朝,一个是小隐隐于野

既然苏秦,张仪等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且个个才华横溢,为何鬼谷子自己不出山,救济天下

6. 既然苏秦,张仪等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且个个才华横溢,为何鬼谷子自己不出山,救济天下

鬼谷子是否真的确有其人,一直以来都有争论。
一般来讲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是一个莫须有的人物,很可能是张仪杜撰的人。
传说只是张仪、苏秦的老师~~后人附会说他也孙膑庞涓的师傅。传的神乎其神,我甚至听过说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鬼谷子学生……
其实这个人即使存在也没有我们想的这么神奇,他即使出山~~~战国也就多一个知名的说客而已。
如果鬼谷子此人这的存在过,那么他可能与你想象中的不一样。
春秋战国时代思想灿烂,有些人希望到各君主手下做事。
也有些人身份超然,他们主要是做一些学术研究。
如老子,根本不对任何国家有兴趣。甚至连自己的学术理论都不想传到后世。
如孔子,本身希望能到一个国家去执政。无奈周游列国都没有人来请他,所以只好退而研究学术。
再如韩非,没有人请他只好一个人默默研究学术。
荀子总听过,到楚国,任兰陵令。实际上是春申君养着他,但他却不为春申君效力。一心钻研学术,培养了韩非和李斯等一批人才。他其实与传说中的鬼谷子很像。不过一个是大隐隐于朝,一个是小隐隐于野

7. 纵横捭阖——苏秦和张仪在战国中如何运用鬼谷子的理论登上高位?

苏秦和张仪是战国中期的两颗双子星,彼时秦国的强大已经初具雏形,六国畏秦的局面也已经形成,但是六国又有各自的利益和心思,如此背景之下,鬼谷派的两位传人要如何破局? 首先出山的是苏秦,出游数年,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都笑话他!苏秦是东周洛阳人: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总结起来就是,周人以从事工商,治产业为第一要务,你现在不干这两个反而学人家以口舌之力争功名,你穷困,不是活该么? 于是苏秦发奋读书,学习鬼谷子的阴符经!期年乃成!于是再度出山说秦。 战国策记载苏秦以连横说秦,从文章上看,苏秦的想法还不是很成熟,至少秦惠文王不相信他的那一套!虽然秦国也有商鞅伏诛不久,「 ”疾辩士”的说法!苏秦首战不利。于是再次狼狈回到家! 归至家,妻不下纴 ,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应该说这是苏秦人生的最低谷了,于是再次发奋读书,头悬梁锥刺股! 每一个成功的人,曾经都是为了逼迫自己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的狠人! 学成后,苏秦第三次出山,入赵,不成!入燕,一年多才得以见到燕文候!终于顺利得到燕文候赏识!燕候请以国从!于是苏秦便开始开挂了一般,顺利拿下其余五国! 期间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周天子赐胙肉给秦王,秦国攻魏。擒其将,略其地!有东出攻赵的意思!于是苏秦用计激怒老同学张仪,使之入秦! 合纵连横的局面最终形成! 下面我们来分析下,苏秦张仪在游说的时候,究竟运用了哪些技巧和手段! 一、用综合国力的对比,制造无懈可击的逻辑陷阱! 这是苏秦在游说六国的时候,用到的非常普遍的一个手法,和现代的SWOT分析差不多,说燕文侯的时候,他分析了燕国的国土面积,军队人数,储存的粮食,以及作为战备资源的肥沃土地。 分析完这些后,转而立刻抛出一个耸人听闻的观点,燕国一直没有被卷入战争的漩涡,是因为赵国在前面挡着呢。虽然是这样,但是如果赵国想要攻打燕国,百里以内作战,燕国不是赵国的对手。 因此改变这种情况的做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和赵国亲善。 从逻辑上看,苏秦说的这些问题全部是燕国的要害,燕文侯之所以能同意合纵,是因为在战国史上的历次战争中,燕国除了攻打齐国占到过便宜,其他的时候,输多赢少。所以燕文侯才苦哈哈的苏秦说,请以国从。 说赵的时候,苏秦的手段就更加高明了,首先以赵国为山东六国最强大的国家作为诱饵,合纵成功后的各种利益先稳住赵肃候。再将秦赵连横后的危机四伏的局面分析给赵肃候听。给个甜枣吃以后,再泼一盆凉水。 赵肃侯已经有点懵了,转而苏秦话锋一转,搬出了几乎历代君主都会效仿的尧舜禹汤文武的事迹,给赵肃侯吃点安慰剂,接下来就用六国合纵后的大利和连横秦国的大害形成巨大的反差。最后给出解决方案,完美!!! 赵肃侯很容易就被说服了。 苏秦在合纵成形以后说韩,魏,楚,齐用的几乎都是一个套路,要么是分析土地,军队,粮食等外部因素对比,要么就是用合纵形成的巨大好处和连横可能带来的巨大害处造成的巨大反差,使得诸侯害怕连横带来的巨大害处,同意合纵! 那么如此之下,后期连横主张的张仪是如何破局的呢? 二、言多必失,我尽可能少说,先让我想说服的人尽可能的多说,然后我来分析他可能需要听什么或者需要得到什么? 《鬼谷子 捭阖篇》有这么一段描写用在这里非常合适: 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意思就是说,通过审查对方的虚实,以及嗜好和欲望来分析对方的意愿,适当说些贬抑对方的话来,观察对方的表情以便探查实情,切实把握好对方言行的实质,以求最有利的说服时机。 你看,在古代就已经开始研究说服心理学了。 秦楚在战国历史上一对冤家一样的存在,两国时而联姻,时而敌对。张仪欺楚的故事脍炙人口,话说秦国想攻打齐国,但是齐国和楚国是盟友,于是张仪以商于600里地的大利到楚国请楚国和齐国断交。楚怀王高规格接待张仪,并且承诺和齐国断交。而且为了表示诚意,甚至派勇士到齐国辱骂齐宣王。 楚国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商于600里的土地,反而使得盟友齐国和秦国结交。大怒之下的楚国骑兵伐秦,楚军大败,最终以割地求和告终。 即使到了后来,张仪被囚禁在楚国,依然能绝地反击,利用大夫靳尚以及楚怀王的爱妾郑袖,顺利的破解了自己的牢狱之灾。 回顾整个事件的所有过程,可以说张仪是对楚怀王这个人的性格习惯,行事作风摸得透透的,他和楚怀王的每一次谈话几乎都可以作为学习的范本。 身处秦相之位,楚国高规格接待,破坏齐楚的结盟,促成秦齐的结盟,一旦撕破脸皮,又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身处厄境,远离秦国,张仪又能借助外力,从容破局。由以上观之,张仪对于楚国的熟悉程度不比秦国的熟悉程度差。 楚国遇到这样的对手,实在是输的不冤枉! 文献资料来源: 司马迁 《史记》 刘向等 《战国策》 鬼谷子等《鬼谷子》 
   

纵横捭阖——苏秦和张仪在战国中如何运用鬼谷子的理论登上高位?

8. 为何说“鬼谷子的弟子颇具功利性”?看苏秦和张仪是如何合谋上位的?

 为何说“鬼谷子的弟子颇具功利性”?看苏秦和张仪是如何合谋上位的?接下来跟着我一起欣赏。
  鬼谷子王诩,一作王禅,战国时期的显赫人物。相传,其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老学:苏张(苏秦和张仪)、鬼谷一派,申、韩一派,杨朱一派,庄、列一派,尹文一派。
  身为鬼谷子门下,不论是苏秦还是张仪的本事,世人都是有目共睹的。不同于其他名士,鬼谷子弟子的行事作风,颇具功利性。所谓“合纵连横”,考虑的根本不是国家的安定和老百姓的利益,说白了就是苏、张二人为了建功的手段。
  因为,这些师出名门的天才,迫切需要一个赏识自己的伯乐,然后,再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兜售给识货的买主。
  作为大师兄的苏秦,毕业较早,下山之后,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躲在家中“啃老”。连苏秦的大嫂,都对其白眼相对,更别提社会上的其他人了。苏秦进入了人生的低谷期,对于他来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地位也是可有可无,唯有尊严是他最割舍不下的。
   
  早年,苏秦尖锥刺股,图得不就是获得一个读书人该有的尊严吗?为了这份尊严,苏秦觐见了周显王,虽说,周朝已衰微,但是,从名义上,它仍是天下的正统。然而,不管是周显王还是周朝的文武百官,都觉得苏秦是一个能力平平的庸人,不愿将其收为己用。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许是周显王做得最后悔的选择,倘若,周显王能巧用苏秦,没准能带来一段“东周中兴”,这也未尝可知。但是,可惜的是,周朝的灭亡已成定局,从错过苏秦的那一刻起,周显王就已经失去了翻盘的机会。
  苏秦心灰意冷地离开王宫,远走秦国,拜见了秦惠王。熟悉历史的都知道,苏秦若在秦国找到了工作,历史的进程便会加快百年,秦国也不再受到合纵制衡,反而,会在几十年前,由苏秦提出的“连横”,提前统一中原。然而,可惜的是,世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秦惠王错失苏秦。
  当时,由于秦国贵族阶级复辟,商鞅惨死,所以,苏秦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商鞅。而复辟的保守派,怎么会允许第二个商鞅再上台呢?
  于是,苏秦再次求职未果,灰溜溜地离开了秦国。罢了,既然无法助周室正统平定诸侯,也无法帮助强秦成就霸业,苏秦只能将目光瞄准其余六国。早在鬼谷门下学习的时候,苏秦就已经看破了天下大势,既然秦国不懂得赏识人才,那么,他就向六国,兜售自己的合纵奇谋。
  但是,苏秦的销售过程并不顺利,赵国相国赵成讨厌苏秦,苏秦只能退而求其次,来到燕国寻找机会。苏秦在燕国住了一年,散尽钱财上下打点,终于,得到燕文侯的接见。对于苏秦来说,这是他最后的机会。最终,苏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燕国国君。
  在燕文侯的许可下,苏秦得以以燕国为“根据地”,逐步对外展开交涉,先后将赵、韩、魏、齐、楚六国拉入到了自己的合纵圈。随着外交工作的开展,苏秦的游说愈发顺利,没过多久,六国国君都同意以苏秦马首是瞻,并将本国的相印交给苏秦,让他成为“从约长”。
  至此,苏秦走上了人生巅峰,获得了他期待已久的尊严。
  在其后的十五年中,六国与秦国之间虽有小摩擦,但是,始终未爆发大规模战争。原因为何?苏秦的合纵真的取得了成效吗?从苏秦本人来看,合纵之术取得的效果绝佳。
  在游说六国之后,苏秦做了两件事:
  一是,回乡探亲,从《东周列国志》来看,当时,苏秦的身份甚至比诸侯还高,连周显王都要对其礼让三分,更别提曾经轻视苏秦的邻里乡亲了。由此可见,苏秦回乡的目的,单纯是为了炫耀,想来肯定是街坊四邻跪拜相迎的场面,非常有派头。
  二是,将六国诸侯签订的盟约送到秦国,其实,此举同样是为了向秦王显摆,也着实吓了秦王一大跳。历代秦王都琢磨着一统中原,如今,苏秦的出现,使其他六国从此同仇敌忾,秦国不但无法完成统一霸业,就连自身的安危,都成了问题。
  那么,秦国如何才能摆脱这个危局呢?唯有与合纵不相上下的连横之计,才能帮助秦国脱离险境。
  故事临近落幕,另一个主角才正式登场,他就是苏秦的小师弟张仪。在苏秦进行合纵的过程中,为了让秦国不至于破釜沉舟殊死顽抗,同时,想拖延时间完成合纵大计,苏秦将刚下山的小师弟骗到赵国,又在赵国故意设计激怒张仪,将其逼到秦国。
  张仪来到秦国之后,迅速受到了秦王的重用,向秦王提出了破解合纵之法——连横。然而,此时资助张仪的人,却告诉他,这一切都是苏秦的计划。苏秦是为了让小师弟在秦国有更好的发展,这才设计逼他到秦国主持连横。
  至此,张仪对师兄感恩戴德,为了报答师兄,张仪承诺在苏秦在任时期,绝不出兵破坏合纵,等到苏秦下台之后,再展拳脚,大干一场。
  还记得,前文所说的鬼谷子的弟子颇具功利性吗?
  这两兄弟,一出自导自演的合纵连横,让他们分别功成名就,而被蒙在鼓里的七国,也不过是他们的棋子罢了,“纵横之道”便是如此。
  苏秦的合纵之术,相当于现今的联合国,实权有限,仅是一个维护和平的组织。表面上看似很强大,但是,实际上内部是矛盾重重,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阵营。也不会在苏秦的统一管理下,主动攻打秦国,消灭秦国。
  然而,在合纵的短暂维持中,六国并没有利用这段时间发展壮大,却是在尽情享受和平的喜悦,自以为天下无事。但是,随着苏秦的去世,六国的危险便接踵而来,只能坐等强大的秦国,来攻打自己,这真的是自取灭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