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基金会概况

2024-05-12

1. 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基金会概况

1966年,台湾正努力摆脱农业生产的型态,为吸引外资,在高雄成立第一个加工出口区;曾经在台湾投注大量关怀的国际慈善组织,完成阶段性任务后,陆续将资源转向世界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当时台湾一千两百万人口中,仍有一百三十万处于政府的贫穷线下,等待援助。在最进步富裕的社会,也有暗角苦难的众生,何况在那匮乏年代里的偏僻贫穷「后山」━━花莲。时值二十九岁的证严上人,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结合四位同修弟子及三十位信众,成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从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每日节省五毛钱买菜金,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救难之行,开启了救贫、救苦、救急、救难的慈善工作。上人亲自带领弟子深入社会暗角、关怀贫病,走过无数的风霜雨露━━「在慈善工作上救济的方式有长期济助与急难救助;善款的运用则秉持『诚正信实』;且要一元当作两元用的去『亲手遍布施』。」「慈善是慈济志业的根基;而慈善工作要达到『直接、重点、务实』,就必须借助访视。进行访视可说是福慧双修━━走入案家,看到人间疾苦进而伸援,就是造福;看尽人生形貌而有所悟,即是增加智慧。」━━直至今日慈济人仍然亲耳、亲眼、亲手、亲脚的关怀贫病苦难,一日也不曾停歇,为普天下苦难众生作怙恃。从最初一年救济十三位贫困个案,到70年代台风赈灾进行数千人份的发放,在一次又一次的赈灾、济贫活动当中,归纳出了「勘灾、造册、发放」的准则,也确立了对受助者长期关怀、定期访视的作法,也成为慈济日后对应灾变的根本程序,于急难时从容运作。慈济的每一项救助活动,从访查、发放到追踪,都是由委员们亲自进行。在受济者最迫切需要的当下,施予援手,给予物质上的救助及心灵上的温慰;在政府及其他团体济助之后,寻找真正需要救助的漏网之鱼;该救助的绝不吝惜,不该花的,则一毛钱也不浪费,使善款能涓滴不漏地到达受济者手中。在济贫的同时,也会善用智慧,鼓励贫户尽快摆脱贫穷的阴影,自力更生;并且在情况改善后,有能力帮助他人时,也捐款救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以真正达到济贫、互助的目的。慈济的慈善志业由花莲一地逐步扩展到台湾各地,进而泽被海外。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开国际赈灾的序幕,对于受灾国家,除了提供粮食、衣被、种、药品的紧急援助外,还援建房屋、协助开发水源、提供义诊;关怀项目尽管有别,「尊重生命」的理念却是始终如一。随着经验累积,建立的「长期济助」、「急难济助」、「房屋修缮」、「冬令发放」、「大型赈灾」等五大基本模式,至今依旧是最主要的慈善工作型态。※慈善工作的型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多元化而更形丰富。许多富有者在从事济贫工作的同时,心底潜藏的悲悯之爱、助人之忱也跟着被启发出来,使他们的爱心得到落实的力量;参与慈济的人数与日俱增,所从事的慈善工作也已由早期的物质救助,提升必须辅以深入的精神疏导和关怀。除了长期关心照顾户,带给他们物质和精神的肤慰外;一些隐藏于社会一角的仁爱之家、狱政机关、身心障碍收容机构也受到慈济人的关怀眷顾。定期的探访,以活泼生动的手语教唱、亲切温柔的按摩喂食、感人热泪的现身说法或带动资源回收,温暖了他们凄苦的心田,化落寞的暗角为一方清净的福田。尽管时代脉动与社会情势不断转变,慈济志业也走向更多元的风貌,然而慈善基本精神,从教富济贫到济贫教富的内涵不曾改变。慈济重视的不只是救济、援助的成效,更在乎启发人性善的良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尽一己之力的人,且能在付出中「自我成长」--教富济贫,是富者因施而乐,学习付出爱心济助贫困,找到生命的意义;济贫教富,启发贫困者富有爱的的心怀,走出生命的幽谷。「在最黑暗的角落,点一盏灯;在最凄寒的路上,生一堆火。」慈济的慈善事业,在上人以宗教家的实践精神带领下,以佛教精神中「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清净大爱为基础,将「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使佛教的教义,具体落实到人间、社会、生活中,将古代佛教教义中「慈悲喜舍」的精神,透过力行实践的过程,济世利他,重新发扬光大。2003年,以「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之名,正式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联系单位(The Committee on NGO of the Depart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的一员。同年,台湾有一群企业家志工为能让慈济急难救援,更掌握时效、及时配合供应灾区志工的援助工作及物资需求,他们以慈济大爱的精神和环保理念,成立「慈济国际人道援助会」(Tzu Ch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Association, TIHAA),是一个有系统的后勤行政与研发团队,以提升赈灾工作效能。

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基金会概况

2. 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介绍

1966年,一摊血事件为起因,上人萌生成立慈善组织,为贫苦世人服务之志。因缘巧合,花莲海星中学三位修女来向上人传教,他们谈彼此的教主、教旨、教义。修女临离去前说:「今天终于了解佛陀的慈悲是普及蠢动含灵一切的生命,确实很伟大。不过,虽然天主的博爱只是为全人类,但是我们在社会上建教堂、盖医院、办养老院,那么佛教对社会可有什么具体贡献?」上人心情顿时沉重起来,佛教徒经常为善不欲人知,但大都各做各的,只以隐名氏的名义默默行善。可惜这分份丰厚的爱心,零散缺乏组织;上人于是决定将这股力量组织起来,先从救人做起。1966年4月14日(农历3月24日),「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正式成立。

3. 慈济基金会

慈济基金会是个神奇的台湾慈善组织。认识这个组织源于一次看一个台湾教授写的书,书名已经不记得了,但知道了慈济,而且那时正好是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大热的时期,所以对这个总部正好在家附近的慈善组织有了很大的兴趣。
  
 在一个周末去总部参观了一下,面积很大,有三层,每层的面积有二百平米吧,是一个企业家也是慈济会员捐出来的地方,二楼是搞各种活动的,平时不太用,三楼和四楼有厨房加活动室。离这里不远的一楼还有一个书店。慈济会有环保活动,迎新年活动,去养老院看望孤老活动,我各种活动都参加过,慈济的素食味道也特别好,书店会有读书活动,插花,礼仪学习或者养生分享,还会有教师的联谊活动,慈济的活动涉及面非常广,在台湾有慈济医院,慈济大学,在医疗和教育方面都投入大量资金。去到慈济的会所,我的感觉就是回家了,特别温馨,会员都像家人一样。
  
 这个慈善组织的创始人是证严上人,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因为家境贫寒,周围也都是需要帮助的人,所以她没有成家,把所有的精力用来帮助别人。那时大家都穷,所以她的起源是发动周围的妇女每天节约五毛钱去帮助别人,称为竹筒岁月,日行一善,她们不喜欢别人一次性的捐一大笔钱,她们希望会员每天都行善,拿出很少的一部分就可以了。她的慈善事业就是这样从一群大部分是文盲的家庭妇女开始的。慈济基金会发展到现在已经在全球都有会所,每当发生天灾人祸的时候就会有慈济会员的出现,出钱出力去帮助受灾人员。
  
 我特别感动的事,慈济基金会帮助别人是以授之以渔的方式。我有个学生,在人生非常艰难的时候,我把他的情况上报给了慈济基金会。自从慈济接管以后,她们每个月会派人去看望他,帮他找工作,这个事情一直持续好几年。她们不会一次性给困难的人很多钱就不管了,而是做到了从心里上的陪伴和物质上的帮助,所以很多受到慈济基金会帮助的人最后都会成为慈济的会员,自己不困难后去帮助别人。
  
 每年冬天,慈济基金会都会对苏北的贫穷的女孩有春蕾行动,去提供过冬的物资帮助她们。在慈济会员去发放物资的时候她们都会鞠躬90度,感谢她们接受帮助。慈济志工的理念是帮助别人的过程,自己收获也很大,所以要感恩被帮助的人。所以慈济每次活动都会放《感恩的心》,在慈济感恩教育的连锁做得非常好。
  
 有些人生活非常富足了依然不幸福,可以常去慈济参加活动,你会收获幸福;有些人总是抱怨生活的人公,可以去参加慈济活动,你的心胸会开阔,会快乐起来;有些人总会对自己不满意,可以去参加慈济活动,你会发现心灵的美好更加重要;只要对生活不满意的,都可以去参加慈济活动,你会改变态度,当然如果你对生活很满意的,也可以去慈济,你可以帮到更多的人。慈济基金会是个让人平和感觉富足的地方。

慈济基金会

4. 慈济基金会的理念

《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莲万蕊造慈济世界》慈善志业国际化━━国内长期贫户照顾、急难救助、居家关怀、国际赈灾......立足台湾、放眼天下、用大爱走向地球村,祈愿天下无灾无难。医疗志业普遍化━━地区医院、骨髓数据库、儿童发展复健中心、护理之家、山区及离岛义诊......尊重每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慈济医疗网,让每个家庭,有安心做后盾!教育志业完全化━━用爱做沃土,良能与功能并重;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慈济认真培养下一代。人文志业深度化━━居住小区服务、机构关怀、环境保护...慈济志工,为祥和社会做清流!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因特网......,慈济人文志业为净化人心做先锋。

5. 如何评价台湾慈济功德会(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曾经在北京当过慈济功德会的义工,深有感触,所以想分享一些所见所闻所感。
慈济功德会,是一个独立组织,是为救难扶伤而存在。

当年亚齐大海啸,死亡无数,死者多半是回教徒。众所周知的,回教徒过世後,尸体处理和埋葬有严格的规定,於是,慈济功德会作的第一件事,是在亚齐盖了「回教」的教堂。有信众问了,「咱们佛教徒,捐钱给回教徒盖教堂,是不是说不过去呀?」证严上人答的很好,大意是:「救灾救难,是发慈悲大愿,而真正的慈悲,是为受苦者安心。」

再说另个事,多年来,台湾有人反对慈济功德会,说是「把钱拿了,去救外国,不救自己同胞」。其实,这种批评也很无稽。在佛徒眼中,众生平等,且不说「本岛、外国」之分,就是「差别心」。更实在的一点是,十元台币,在台湾,只能买一包泡面。但在非洲国家,却能供养一个孩子,至少吃上一天。把钱,送到更需要的地方,是慈济功德会坚持的善行原则之一。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我知道慈济功德会在台湾可能颇受微词,很多台湾人认为拿了自己的钱救了外面的人而不满,而且对于某些众所周知又不方便回应的问题,例如某会,例如大陆在民生、福利方面的成绩,地震救灾款项去处及其他涉及政治的话题,我并不知道,也不在意,作为慈济志工,我们只管做好我们的事情。

如何评价台湾慈济功德会(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