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的我国发展农产品流通的发展趋势

2024-05-16

1. 农产品流通的我国发展农产品流通的发展趋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当下,流通决定生产,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生产,没有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与快速的物流道路,将导致农产品流通不畅,从而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民利益增长和新农村建设。2006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11年4月20日,商务部、财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2011 年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四川和陕西等省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通知明确工作的市场化运作,鼓励地方在规划、用地、用水、用电、税收、资金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对纳入试点的项目,中央财政将提供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50%的资金支持。据统计,2012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919、19109 元,2002-2012年间,其复合增速分别为10.1%、11.8%。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至8310元以上,“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在7%以上。农产品流通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据统计,2012年我国生产的农产品商品量约为16亿吨(不计木材),较2007年增长29.6%,高出同期总产量增速12.3个百分点。而2012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产品的价值总额为2.24万亿元,占当年社会物流总额的1.78%;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交易市场1672个,成交总额1.61万亿元,其中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有979个,成交额1.39万亿元;以零售为主的市场有693个,成交额0.22万亿元。同年,我国农贸市场数量稳定在2.5万家左右,与农产品零售相关的超市连锁总店(含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和仓储会员店)568家,门店数量4.0113万家,商品销售总额5893.96亿元。不过,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还不健全,基础设施总体薄弱、信息不对称、产销组织化偏低的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稳步提高,农业和宏观经济的互动性增强,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增强,鲜活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部分地区出现买难、卖难交替的情况,价格的暴涨暴跌也时有发生,应尽快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的冷岸总容量为1000多万立方米,但只限于肉类、色类的冷冻贮藏,我国的铁路冷藏运输设施非常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冻冷藏运输车厢,冷藏食品运量仅占总货物运量的1%。公路运物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莱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总体而育,发达国家预冷保鲜率为80%-100%,冷藏运输率80%-90%,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率1%-3%,而我国分别为30%、10%-20%、0.3%。在硬件设施和运翰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9%,水果和肉类产量占46%,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35%。近年来中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规模大。

农产品流通的我国发展农产品流通的发展趋势

2. 简述我国农产品流通政策的主要目标

法律分析:保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 保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

3. 我国农产品流通政策的主要目标

法律分析:保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 保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

我国农产品流通政策的主要目标

4. 农产品流通的行业发展现状

2015年4月3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了《2015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要点》特别提出要“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农村电商恰恰是“互联网+”和“新农村发展”这两个火热概念的交会点。《要点》要求,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着力完善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环境,研究制定促进政策和措施,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规范有序发展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普及应用。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农村县域电子商务成为新兴热点,电子商务园区成为县市领导最常见的抓手。阿里研究院4月1日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园区发展报告(2014~2015)》显示,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园区超过100个。

5. 农产品商品流通的特点

农村物流泛指农村地域上包含有三次产业在内的有关对其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等环节所涉及所有“物”空间位移的总称。它既涵盖了农村经济活动中所有物质要素的合理流动,也包括农村物流资源在地域空间、技术信息、基础设施、供需市场及产业组织等所构成的产业体系。总之,为农村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务的产业组织所构成的服务体系,内含有物流要素、要素功能和物流体系结构,且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服务体系中一个基础性和关键性板块。因而,农村物流作为地域物流涵盖了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及工业品物流和城市物流在其结合部区域范围的活动,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区域物流的重要执行载体和 “后勤保障系统”,更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加速器。 
    一、城乡物流一体化的互动关系 
    孤立地谈农村物流的发展显然是片面的,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进程中,农村物流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将其与城市物流一并纳入物流业整体的调整与振兴规划当中。首先,需正确处理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回答农村物流发展的重点、目标及其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毫无疑问,农村物流发展的重点是围绕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与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实现其技术的现代化,信息综合系统化,资源要素整合化;目标是实现城乡物流一体化,即包括城乡物流互动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信息共享一体化、业务流程一体化、规划设计一体化、工农业产品流动一体化、要素职能一体化等。其次,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农村物流的同步发展和齐头并进,是“城市包围农村”,抑或是“农村包围城市”呢?显然都不是最佳对策,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的关系协调上,需实现“双管齐下、协同跟进”的战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状况,农村物流长期以来粗放型发展及投入不足,不仅影响城乡联动发展,而且影响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效益。 
    因此,我们需倡导城乡物流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在物流业的调整与振兴规划实施中,如果没有农村物流,城市物流的延伸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完整的;反之,农村物流必须保持与城市物流的互动谋求发展,即借此以缩小城乡物流的差距,消除城乡物流协调发展的瓶颈,降低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总体物流费用和成本,实施城乡物流互动发展,加快城乡物流一体化进程。 
    二、农村物流与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的关系 
    农村物流、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是不同层面的概念和问题,它们既是“三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在内涵上特有的范畴。其概念和内涵依次排序为农村、农业和农产品物流,农产品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商贸物流或销售物流;农业物流有涵盖了农产品在产前、产中及产后所有的物流活动,换言之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是农村物流的子集;农产品物流又是农业物流的子集。但是它们三者各自发展的重点不完全一致,农产品物流可理解为农产品的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且需要根据产品特点而建立起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系统,以提高其附加值和增值体系;农业物流是围绕农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有关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物流理性空间移动,并伴随着农业产业化进中的所有物流活动;而农村物流则是囊括了农村所有经济活动所涉及的物流职能,具体说来既包括农村第一产业的农业物流,也包括农村的乡镇制造加工、建筑等行业所需要的物流活动,甚至也涵盖了农村第三产业所需的物流服务活动。三者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有利于我们透视其关系。这就是为什么“规划”只提到了农村物流,而没有直接提到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 
    科学发展农村物流,实际上涵盖了加快发展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前者是从农村经济社会的全局出发,建立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大系统及综合物流体系,而后两者则是考虑局部的优先发展。农村物流涉及的面更广,从长远来看农村物流的整体布局,既要避免由于各地方及其物流产业组织无序规划而导致的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应将三者置于农村经济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背景下,实施统筹规划建设,还需考虑与农业和农产品物流的效率效益而进行协作与分工的设计,也要兼顾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在其各自领域运作特点和流程再造及升级等问题。以农村物流统领全局,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整体要素资源须服从农村物流的整体规划,还需在物流职能上体现其服务范围的特点和要求。总之,既要做好三者的协作与分工,还要构建农村、农业和农产品物流的一体化发展整体框架,更要将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融为一体以实现无缝对接。

农产品商品流通的特点

6. 农产品流通的农产品流通的意义

1.实现农产品的价值,为农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条件2.满足城乡人民的农产品需要3.调节产销矛盾,导向农业生产4.维持农业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产品供需关系5.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农产品损耗

7. 农产品流通的农产品流通的特点

1.明显的季节性(农产品消费具有常年性——需要储备和均衡上市)2.较大的分散性(生产地域性、需求普遍性)3.复杂的技术性(易腐、易损、体积大,经营风险较大)4.较强的政府干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农产品流通的农产品流通的特点

8. 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

2006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11年4月20日,商务部、财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2011 年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四川和陕西等省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通知明确工作的市场化运作,鼓励地方在规划、用地、用水、用电、税收、资金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对纳入试点的项目,中央财政将提供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50%的资金支持。据统计,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919、19109 元,2000-2010年间,其复合增速分别为10.1%、11.8%。《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目标为,截止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至8310元以上,“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在7%以上。农产品流通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据统计,2010年中国生产的农产品商品量约为16亿吨(不计木材),较2005年增长29.6%,高出同期总产量增速12.3个百分点。而2010年中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产品的价值总额为2.24万亿元,占当年社会物流总额的1.78%;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交易市场1672个,成交总额1.61万亿元,其中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有979个,成交额1.39万亿元;以零售为主的市场有693个,成交额0.22万亿元。同年,中国农贸市场数量稳定在2.5万家左右,与农产品零售相关的超市连锁总店(含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和仓储会员店)568家,门店数量4.0113万家,商品销售总额5893.96亿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