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2024-05-16

1. 如何评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国际体系转变的多重性使得美国大战略陷入严重混乱之中。重建威斯特伐利亚均势秩序的传统现实主义观点强调国家主权的重要意义,这实际上是非常不符合现实的,尤其是考虑到单极情势和新安全威胁的特征。伊肯伯里教授指出,自由主义的国际主义大战略强调在诉诸武力之时与联合国和其他全球性组织协商,这种观点与寻求合法性和主权特征的变化并不契合。实际上,自由主义一直呼吁重新认识主权规范――但这一战略难以应对美国的单极实力。华盛顿也许愿意分享诉诸武力的决定权,但不会将其权威转让给更高层次的国际机构。而且,要求对威胁和适当诉诸武力广泛认可的战略有可能导致僵局和安全保护的供给不足。布什政府的观点将后威斯特伐利亚的单极思考、保守主义关于直接将美国实力用于打击新威胁的外交政策理念结合起来。但是,这一战略建立在自相矛盾的基础之上,导致了其他国家的搭便车与抗拒。它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提供了应对安全威胁的单极的解决方式。但是,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这一秩序观如同现代帝国,而且是不可持续的。美国人民也不会支持单方面诉诸武力的负担,其他国家提供的合作也是不充足的。


  随着冷战的结束,随着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基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解读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⑹主权国家的地位受到威胁,非国家行为体数量上的增多和功能上的增强,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家主权受到挑战——要求取消国家主权和超越国家机构,用国际法和共同规则来调整国际社会内部的关系,以实现世界社会作为目标。事实上,一定程度的有型主权和无形主权的超越已经在国际关系中有明显的表现。前者如欧盟成员国在追求邦联主义和自由贸易主义相结合目标的过程中,对于经济主权方面的某些转移让渡;后者如国际间资本的大量流动,使几乎所有的国家的货币政策不在可能有百分百的自主性。

  虽然如此,但主权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的基本行为体,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起着领导作用的行为体,对非国家行为体起着重大的制约作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全球化早在古代就开始了,是一个缓慢和复杂的过程,只不过在最近的20年里发展迅速。在这个过程中,夹杂着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西方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矛盾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国际关系从来没有一体化过。为了捍卫国家利益,就必须把主权和平等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一些国际性的问题,如能源问题、环保问题、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也带有明显的国家斗争的性质。如中日对于俄罗斯输油管道之争;又如美国不愿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不愿承担相应的环保义务;而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根源在于贫困和帝国主义对不发达国家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对于别国主权肆意践踏。

  既然民族国家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那么国家主权和平等这一原则不仅不能否认,而且有必要继续坚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尊重各国国家主权;主权国家无论大小,在国际事务中都处于平等的地位。这就是历史留给今人的财富。

如何评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2.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各国影响

此和约导致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失去大量领地,也削弱了皇朝对神圣罗马帝国内各邦国的控制,使皇朝陷入中衰,也使德国陷入封建分裂的时代。另外,此和约导致法国,荷兰和瑞典这三大欧洲新霸主的崛起。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个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使德意志完全成了地理概念。意大利各邦仍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法国得到通向德意志的战略通道,实力大增,为后来称霸欧洲打下基础。瑞典获得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重要港口,成为北欧强国。和约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形成的均势格局并非是“一种神圣的稳定局面。事实上,各国的兴衰更替以一种令人目眩的速度进行着”。到18世纪未时,就已经有许多曾经的大国衰落了。格局体系的意义虽然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的均势并不巩固,但和约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并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依然是解决各国间矛盾、冲突的基本方法。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欧洲战乱仍频。但如和约所签订的那样,这些战争都是在民族国家之间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而战,不再有中世纪般为了某一所谓神圣原则而发生的战争。而且在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直至20世纪的约大多数战争中,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确定的国际关系原则对战争的进程及结果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无论各国从战争中捞到多少好处,在表面上它们都信誓旦旦地忠于主权和平等的原则。”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之后,为了解决各国之间的矛盾和争端,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世界秩序。在和约的基础上,人们又签订了许多和约、条约,建立了各种体系和国际组织。包括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等,并建立了联合国。但是这些体系和国际组织的基本原则,都没有超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的国家主权和平等的范围。因此,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并没有超越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原则的内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奠基石,完全适应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 具体结合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某些条款,谈谈国际法规则对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和约对国际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和约第123条中规定:“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第124条“同本协议有关的每一方都必须站在受害者的一方,向他提供意见和武力,协助他还击侵害者”。这规定了条约必须遵守,并且对违反者要施以集体处罚,这一点尤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使这些规则真正以“法”的形式出现,并以此影响、规范着国际社会。 教皇使节这次来到威斯特伐利亚仅仅是听取会议,而此前教皇至少在名义上拥有教会管辖权、绝对领土权、国际执法权和无限战争权。而在这次会上,和约的第63条明确承认瑞士为主权独立国家。和约的第64、65条规定疆域扩大了的帝国选侯、邦君和各邦则享有一定的主权。这些条款事实上是对主权国家的存在及国家享有主权的确认。从条约里可以看到,曾经一统天下的神权世界已经无可避免趋于瓦解,民族国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国家之上不再有任何权威,这确立了国家主权至上的国际基本原则。 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人权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约第110条还提到了现代意义的战俘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这也为后世战争树立了规范作用。1785年,普鲁士和美国签订了世界上第一个内容涉及保护战俘的双边条约,规定应给予战俘正当待遇,禁止将战俘囚禁在罪犯的监狱里并禁止使用镣铐,战俘必须监禁在合乎卫生的场所,可以像军队一样地生活、饮食和进行体育运动。19世纪,战俘的待遇应和本国军队的待遇相类似的原则得到了普遍的承认。保护战俘的国际公约。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战争法规则中的人道主义法逐渐成型。在现代国际法中,“日内瓦条约体系”专门规定了给予战争受难者(包括武装部队的伤、病员、战俘和平民等)人道主义待遇和保护的原则规则。已有近190个国家参加了这一公约。和约第49条明确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原则、新教教徒因此具有与天主教教徒相同的权利。宗教平等原则成为和约国际保证的一部分。对人权的关注这一原则也成为近代早期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为宗教平等原则建立了法律上的保证。

3.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开端意义

总之,和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史时期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它即是是近代国际法的实际源头,又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开端意义

4.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体系由来

在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

5. 如何评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豆瓣社区
首页
         
浏览发现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1 英国:1588年,英国在海战中击败了称雄一世的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这是英国国内政治趋于稳定从而第一次向外部世界显示了自己的潜力的标志。1603年,英格兰与苏格兰正式联合,取得了政治上的进一步统一。
  由于国内政治上的原因(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在17世纪上半期无暇太多地顾及欧洲大陆上的事务。然而英国国内宗教信仰上的认同及政治上的统一,与欧洲大陆尤其是与哈布斯堡王室保持距离已经使英国以独立的姿态跻身于欧洲政治之中。
  英国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上半期始终将欧洲强国西班牙作为自己的首要敌人。伊丽莎白一世已经意识到在强敌西班牙面前,法国的没落即意味着英格兰的噩运。英国对欧洲大陆上的纷争始终是密切关注的。
  进入17世纪以后,英国已越来越显示了自己作为未来海洋大国的潜力。并已经使西班牙感到恐惧。

2 法国:16世纪末17世纪初,从整体上说法国已基本达成政治统一。全国奉行天主教,但是,法国国内的胡格诺教派对法国统治者来说是一股强大的反对力量。
  亨利四世(1589—1610)登上王位以后,法国开始在与哈布斯堡王室的逗中扩张自己的大国地位。他努力安定国内矛盾,安抚胡格诺教徒,将打击哈布斯堡王室作为法国的主要目标。
1610年,亨利四世遇刺身亡。继他之后真正控制了法国政局的是担任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宰相的红衣主教黎塞留。他的政治宗旨是:摧毁胡格诺教派的反对势力;贬低贵族与教士阶层的地位;增强王权;让法国王室的威信名扬四方。他还提出了著名的政治主张:“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在对外关系中,黎塞留继承了亨利四世的政策,即全力打击哈布斯堡王室。黎塞留于1640年去世,他的继承人马扎林继续了法国这一既定政策,在三十年战争结束时巩固了法国的大国地位。

3 德意志与哈布斯堡王室:16世纪与世纪交替之际,地处欧洲中部的德意志还远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1517年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向神圣罗马帝国提出挑战以后,德意志被宗教改革的浪潮分成了许多小邦。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19—1555)是哈布斯堡王室的嫡传。他曾企图镇压路德派教徒在德意志的反对势力,最终失败。1555年签订了《奥格斯堡和约》,使德意志境内的宗教纷争暂告段落。新教与与天主教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局面,查理五世亦宣告引退。
1576年哈布斯堡王室的鲁道夫二世任神圣罗马皇帝。仿效查理五世镇压德意志信奉新教的诸侯,引起了新教诸侯反抗,这种反抗发展到17世纪初已使新教诸侯连为同盟一体。
17世纪初,当时德意志的形势是:一方面新教诸侯要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及哈布斯堡王室决一雌雄;而另一方面,周边各国也想利用欧洲腹地这一政治分散,争斗不已的局面来打击神圣罗马帝国,扩展自身的力量。

4 瑞典、荷兰、西班牙与意大利
16世纪中期以后,瑞典在波罗的海崛起,1611年,有“北方之狮”之称的古斯塔夫 阿道尔夫二世成为瑞典国王,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其最卓有成效的改革是在军事方面,在他的领导下,瑞典军队的战斗能力与素质在当时的欧洲堪称一流。在17世纪初,它的主要敌人仍是企图称霸全欧的哈布斯堡王室,这个最主要的矛盾使瑞典积极地介入了三十年战争。
荷兰原属尼德兰,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的统治,到16世纪后期才摆脱了哈布斯堡王室成立了独立的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与显示的利益,荷兰在欧洲政治中站在支持新教同盟反对哈布斯堡王室的一方。
17世纪初,西班牙已经结束了它的鼎盛时期。1588年,它的无敌舰队在与英国海战中惨败,敲响了他的海上霸主计划的丧钟。除了如孪生兄弟一般的奥地利与哈布斯堡王室的支持之外,西班牙面临着几乎所有的欧洲主要国家的敌视与挑战。
 17世纪初的西班牙已走进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境地之中,连年的战争消耗使西班牙国库入不敷出。在欧洲近代史上,西班牙的衰落是相对另一批国家如法国、英国的兴起而言的。
  意大利在17世纪初也处于政治上极不统一的一盘散沙状况。正像影响了欧洲政治几百年的马基雅维利理论诞生于文艺复兴后期的意大利一样,意大利的外交家们很早就提出了近代外交的理论。在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近代欧洲外交起了促进的作用。

5 波兰与俄国:17世纪初,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是东欧斯拉夫民族中最重要的国家,波兰王权软弱,经济落后。他们拥护罗马教皇,反对新教。在对外关系上,波兰始终与莫斯科公国和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为敌。
  波兰与瑞典的战争削弱了波兰的地位,到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时,波兰在欧洲政治中的地位更下降了。
  波兰将它的战略重心放在东南方对付莫斯科公国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无暇顾及北方,这给波兰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国际关系带来深远影响。除了瑞典的胜利之外,在波兰的西侧还巩固了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王室在普鲁士的地位。波兰的衰落与周边强国的兴起在17世纪中已初见端倪。
1613年,米哈伊尔 费尔罗维奇就任俄国沙皇,当时的俄国远离欧洲中心,经济落后,西部的波兰与瑞典这两个大国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南部则受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牵制。
俄国希望联英主要是出于政治考虑,而英国则关心它的商业利益。
总之,17世纪初的俄国在欧洲政治中还出于边缘地位。它的真正崛起并加入欧洲大国行列是在17世纪后期彼得大帝即位以后。

如何评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6. 历史上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怎么一回事?

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说起: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它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个国际关系条约。主要内容:(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法国取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肯定了先前取得的3个主教区;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还规定卡尔文与路德教享有同样的权利,制止了天主教对新教的迫害。 

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意义): 

第一, 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第二, 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鸣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经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 

第三, 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 

第四, 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第五, 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制度,各国普遍建立了外交使节,进行外事活动。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但结束了30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但它在调和原有矛盾的同时,又造成了新的矛盾,从而摆脱不了最终瓦解的命运;而该体系所确立的原则、法则和制度却有久远的意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the Peace Treaty of Westphalia)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而在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

一般史学家会视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和1659年的比利牛斯和约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系列之一。

和约主要内容如下:

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和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继续有效 
哈布斯堡皇室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合法地位,同时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帝国内地位平等 
神圣罗马帝国内阁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其中归正宗加尔文教派获帝国承认为合法宗教 
神圣罗马帝国内阁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唯不得对皇帝及皇室宣战 
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为独立国家 
哈布斯堡皇室的部分外奥地利领地被迫割与法国,瑞典和部分帝国内的新教诸侯 
法国得到洛林内梅林、图尔、凡尔登等3个主教区 和除斯特拉斯堡外整个阿尔萨斯 
瑞典获取西波美拉尼亚地区和维斯马城、不来梅-维尔登两个主教区,从而得到了波罗的海和北海南岸的重要港口 
普鲁士获得东波美拉尼亚地区和马格德堡(Magdeburg)主教区 
萨克森获得路萨蒂亚(Lusatia)地区 
普法尔茨(Palatinate)公国一分为二 
信奉天主教的上法普尔茨与巴伐利亚合并 
信奉新教的下普法尔茨(莱茵兰-普法尔茨)维持独立 
神圣罗马皇帝选举不得在现任皇帝在世时进行,以免皇帝干预,影响结果 
法国和瑞典在神圣罗马帝国议会有代表权,巴伐利亚公爵被封为选帝侯 

此和约导致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失去大量领地,也削弱了皇朝对神圣罗马帝国内各邦国的控制,使皇朝陷入中衰,也使德国陷入封建分裂的时代,但是皇帝的首席代表特劳特曼斯道夫施展外交手腕,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把一个较为完整的奥地利保留下来,也保留下奥地利在中欧的地位,使他在今后的欧洲政治中依然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此和约导致法国,荷兰和瑞典这三大欧洲新霸主的崛起。

7.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时间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时间:三十年战争结束前后一系列和谈达成的条约缔结而成。
早在1641年,法国和瑞典倡议在与威斯特伐利亚相邻的而两个城镇闵斯特(Munster)和奥斯纳布鲁克(Osnabrug)同时召开和会,建议天主教联盟的使节在闵斯特、新教联盟的使节在奥斯纳布鲁克分别举行有关各方的会议。这次会议之所以分地举行是因为法国和瑞典两大盟国的战略目标迥异、争霸计划不同造成的。

法国的目的是建立它在中欧的霸权,瑞典所关心的是扩大它在波罗的海的霸权。因此,法国支持德意志诸侯,包括信奉天主教的诸侯,瑞典的目的是夺取波罗的海的南岸地区——新教统治的德意志。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国际会议。1643年和谈开始,在闵斯特参加谈判的是神圣罗马皇帝、法国、西班牙、德意志天主教诸侯的代表,在奥斯纳布鲁克参加谈判的是神圣罗马皇帝德意志新教诸侯的代表。各国外交家云集于此,教皇也派代表听取会议。然而会议进行得十分拖拉,前后延续5年之久。

因为战争仍在继续,每个国家都想在全面停战前多捞取一点讨价还价的资本。在和谈会议进行中,帝国皇帝的代表利用法国和瑞典的矛盾,创造对帝国有利的条件,使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奥地利免于肢解。另外,法国和西班牙还都没有要结束争夺的念头,实际上两国的战争一直持续到1659年签订《比利牛斯条约》为止。但是,大部分参战者在1648年接受了停战条件。
1648年10月24日,在与威斯特伐利亚相邻的两个城镇闵斯特和奥斯纳布鲁克分别缔结的条约被统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是在新教势力取得相对优势的情形下进行的,这种实力对比在和约中有所体现。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时间

8.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历史地位

 1.维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说起: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它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个国际关系条约。
  主要内容:(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法国取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肯定了先前取得的3个主教区;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还规定卡尔文与路德教享有同样的权利,制止了天主教对新教的迫害。
   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意义): 第一, 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第二, 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 *** ,并鸣国家 *** 、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经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 第三, 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 第四, 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 *** 论。 第五, 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制度,各国普遍建立了外交使节,进行外事活动。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但结束了30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但它在调和原有矛盾的同时,又造成了新的矛盾,从而摆脱不了最终瓦解的命运;而该体系所确立的原则、法则和制度却有久远的意义。
   ===================== 以全球为参照系的国家主义是国际政治意义上的国家主义,这种国家主义是由《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奠定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不仅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第一个国际体系,也是国际关系史上第一次以条约的形式肯定国家主义的国际体系,从而使国家主义具有了某种法律的意义。
   
  2.历史上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怎么一回事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它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个国际关系条约。主要内容:(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法国取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肯定了先前取得的3个主教区;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还规定卡尔文与路德教享有同样的权利,制止了天主教对新教的迫害。 
  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意义): 
  第一, 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第二, 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 *** ,并鸣国家 *** 、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经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 
  第三, 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 
  第四, 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 *** 论。 
  第五, 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制度,各国普遍建立了外交使节,进行外事活动。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但结束了30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但它在调和原有矛盾的同时,又造成了新的矛盾,从而摆脱不了最终瓦解的命运;而该体系所确立的原则、法则和制度却有久远的意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the Peace Treaty of Westphalia)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而在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 
  一般史学家会视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和1659年的比利牛斯和约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系列之一。 
  和约主要内容如下: 
  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和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继续有效 
  哈布斯堡皇室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合法地位,同时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帝国内地位平等 
  神圣罗马帝国内阁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其中归正宗加尔文教派获帝国承认为合法宗教 
  神圣罗马帝国内阁诸侯邦国有外交自 *** ,唯不得对皇帝及皇室宣战 
  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为独立国家 
  哈布斯堡皇室的部分外奥地利领地被迫割与法国,瑞典和部分帝国内的新教诸侯 
  法国得到洛林内梅林、图尔、凡尔登等3个主教区 和除斯特拉斯堡外整个阿尔萨斯 
  瑞典获取西波美拉尼亚地区和维斯马城、不来梅-维尔登两个主教区,从而得到了波罗的海和北海南岸的重要港口 
  普鲁士获得东波美拉尼亚地区和马格德堡(Magdeburg)主教区 
  萨克森获得路萨蒂亚(Lusatia)地区 
  普法尔茨(Palatinate)公国一分为二 
  信奉天主教的上法普尔茨与巴伐利亚合并 
  信奉新教的下普法尔茨(莱茵兰-普法尔茨)维持独立 
  神圣罗马皇帝选举不得在现任皇帝在世时进行,以免皇帝干预,影响结果 
  法国和瑞典在神圣罗马帝国议会有代表权,巴伐利亚公爵被封为选帝侯 
  此和约导致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失去大量领地,也削弱了皇朝对神圣罗马帝国内各邦国的控制,使皇朝陷入中衰,也使德国陷入封建分裂的时代,但是皇帝的首席代表特劳特曼斯道夫施展外交手腕,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把一个较为完整的奥地利保留下来,也保留下奥地利在中欧的地位,使他在今后的欧洲政治中依然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此和约导致法国,荷兰和瑞典这三大欧洲新霸主的崛起。 
  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近代史上的地位   改变了欧洲政治力量对比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的衰落(1)导致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失去大量领地,也削弱了皇朝对神圣罗马帝国内各邦国的控制,使皇朝陷入中衰,也使德国陷入封建分裂的时代。
  (2)但是皇帝的首席代表特劳特曼斯道夫施展外交手腕,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把一个较为完整的奥地利帝国保留下来,也保留下奥地利在中欧的地位,使他在今后的欧洲政治中依然起着重要作用。(3)西班牙陆战海战皆败,从此失去了欧洲一等强国的地位。
  法国、瑞典、荷兰、勃兰登堡的崛起(1)法国在此战中获得了洛林的三个主教区,实力大增,为后来称霸欧洲打下基础。(2)瑞典获得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重要港口,成为北欧强国。
  (3)荷兰独立得到西班牙的正式承认,成为17世纪前期的海上霸主。(4)勃兰登堡在德意志内部崛起,成为德意志境内仅次于哈布斯堡皇室的诸侯,便是后来普鲁士王国乃至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前身。
  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 *** 、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被誉为“影响世界的100件大事”之一。确立了国家 *** 平等原则近代国际法的形成是以 *** 国家的建立为标志的。
  威斯特伐利亚公会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的 *** 国家。于是,在欧洲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独立的 *** 国家。
  威斯特伐利亚公会以及在会议上签订的合约确立了国家 *** 平等、领土 *** 等原则,从而为近代国际法奠定了基础。希望采纳!谢谢。
  4.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在近代史上的地位  改变了欧洲政治力量对比
  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的衰落
  (1)导致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失去大量领地,也削弱了皇朝对神圣罗马帝国内各邦国的控制,使皇朝陷入中衰,也使德国陷入封建分裂的时代。
  (2)但是皇帝的首席代表特劳特曼斯道夫施展外交手腕,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把一个较为完整的奥地利帝国保留下来,也保留下奥地利在中欧的地位,使他在今后的欧洲政治中依然起着重要作用。
  (3)西班牙陆战海战皆败,从此失去了欧洲一等强国的地位。
  法国、瑞典、荷兰、勃兰登堡的崛起
  (1)法国在此战中获得了洛林的三个主教区,实力大增,为后来称霸欧洲打下基础。
  (2)瑞典获得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重要港口,成为北欧强国。
  (3)荷兰独立得到西班牙的正式承认,成为17世纪前期的海上霸主。
  (4)勃兰登堡在德意志内部崛起,成为德意志境内仅次于哈布斯堡皇室的诸侯,便是后来普鲁士王国乃至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前身。
  创立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 *** 、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被誉为“影响世界的100件大事”之一。
  确立了国家 *** 平等原则
  近代国际法的形成是以 *** 国家的建立为标志的。威斯特伐利亚公会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的 *** 国家。于是,在欧洲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独立的 *** 国家。威斯特伐利亚公会以及在会议上签订的合约确立了国家 *** 平等、领土 *** 等原则,从而为近代国际法奠定了基础。
  希望采纳!谢谢!
  5.如何评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国际体系转变的多重性使得美国大战略陷入严重混乱之中。重建威斯特伐利亚均势秩序的传统现实主义观点强调国家 *** 的重要意义,这实际上是非常不符合现实的,尤其是考虑到单极情势和新安全威胁的特征。伊肯伯里教授指出,自由主义的国际主义大战略强调在诉诸武力之时与联合国和其他全球性组织协商,这种观点与寻求合法性和 *** 特征的变化并不契合。实际上,自由主义一直呼吁重新认识 *** 规范――但这一战略难以应对美国的单极实力。华盛顿也许愿意分享诉诸武力的决定权,但不会将其权威转让给更高层次的国际机构。而且,要求对威胁和适当诉诸武力广泛认可的战略有可能导致僵局和安全保护的供给不足。布什 *** 的观点将后威斯特伐利亚的单极思考、保守主义关于直接将美国实力用于打击新威胁的外交政策理念结合起来。但是,这一战略建立在自相矛盾的基础之上,导致了其他国家的搭便车与抗拒。它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提供了应对安全威胁的单极的解决方式。但是,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这一秩序观如同现代帝国,而且是不可持续的。美国人民也不会支持单方面诉诸武力的负担,其他国家提供的合作也是不充足的。
  随着冷战的结束,随着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基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解读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⑹ *** 国家的地位受到威胁,非国家行为体数量上的增多和功能上的增强,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家 *** 受到挑战——要求取消国家 *** 和超越国家机构,用国际法和共同规则来调整国际社会内部的关系,以实现世界社会作为目标。事实上,一定程度的有型 *** 和无形 *** 的超越已经在国际关系中有明显的表现。前者如欧盟成员国在追求邦联主义和自由贸易主义相结合目标的过程中,对于经济 *** 方面的某些转移让渡;后者如国际间资本的大量流动,使几乎所有的国家的货币政策不在可能有百分百的自主性。
  虽然如此,但 *** 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的基本行为体,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起着领导作用的行为体,对非国家行为体起着重大的制约作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全球化早在古代就开始了,是一个缓慢和复杂的过程,只不过在最近的20年里发展迅速。在这个过程中,夹杂着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西方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矛盾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国际关系从来没有一体化过。为了捍卫国家利益,就必须把 *** 和平等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一些国际性的问题,如能源问题、环保问题、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也带有明显的国家斗争的性质。如中日对于俄罗斯输油管道之争;又如美国不愿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不愿承担相应的环保义务;而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根源在于贫困和帝国主义对不发达国家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对于别国 *** 肆意践踏。
  既然民族国家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那么国家 *** 和平等这一原则不仅不能否认,而且有必要继续坚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尊重各国国家 *** ; *** 国家无论大小,在国际事务中都处于平等的地位。这就是历史留给今人的财富。
  6.什么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这就必须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说起: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它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个国际关系条约。主要内容:(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法国取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肯定了先前取得的3个主教区;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还规定卡尔文与路德教享有同样的权利,制止了天主教对新教的迫害。
  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意义):
  第一, 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第二, 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 *** ,并鸣国家 *** 、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经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
  第三, 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
  第四, 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 *** 论。
  第五, 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制度,各国普遍建立了外交使节,进行外事活动。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但结束了30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但它在调和原有矛盾的同时,又造成了新的矛盾,从而摆脱不了最终瓦解的命运;而该体系所确立的原则、法则和制度却有久远的意义。
  =====================
  以全球为参照系的国家主义是国际政治意义上的国家主义,这种国家主义是由《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奠定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不仅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第一个国际体系,也是国际关系史上第一次以条约的形式肯定国家主义的国际体系,从而使国家主义具有了某种法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