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是什么?

2024-05-13

1. 影响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是什么?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
 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4年10月27日 银发〔1994〕267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城市分行:
  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精神,为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更好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在充分研究了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国际通行的原则,总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将《办法》和今年前三季度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发给你们,望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监测、研究经济金融运行形势、货币政策问题,及时向总行反映和提出对策建议。

附: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
            (1994年10月28日)

  为了加强宏观监测,更好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根据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情况和国际通用统计原则,特制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
  一、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
  (一)货币供应量,即货币存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续的总和,一般表现为金融机构的存款、流通中现金等负债,亦即金融机构和政府之外,企业、居民、机关团体等经济主体的金融资产。
  (二)货币供应量按层次统计。根据国际通用原则,以货币流动性差别作为划分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标准。
  (三)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拟将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M3。各层次的货币内容如下:
  M0:流通中现金(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机构范围之外的现金发行)
  M1:M0+企业存款(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信用卡类存款(个人持有)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M1,即狭义货币;M2,即广义货币;M2-M1即准货币。
  二、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机构范围
  (一)金融机构分类依据。分类依据金融机构的职能、货币政策对其影响的程度,以及其对经济的重要性。分类不以金融机构名称为依据。
  (二)中国现有金融机构分类:
  1.货币当局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是专门行使货币当局职能的机构,是金融管理的部门。
  2.存款货币银行
  指可以用支票转帐并以此实现支付功能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商业银行。鉴于我国金融业的现行规定,我们将凡接受活期存款作为负债的金融机构都列为存款货币银行,包括专业银行、商业银行、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特定存款机构
  指接受有期限、金融限制和特定来源的存款的特定存款金融机构,包括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住房信贷银行和外资银行。
  4.非存款金融机构
  主要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养老基金会等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中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也是一种专项资金的营运机构,不吸收存款,不办理支票业务,属于此类。
  (三)货币供应量统计在第二条第(二)款所列范围统计。
  三、货币供应量的统计
  (一)将列入货币供应量统计范围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按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的金融机构分类分别编制和汇总为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和存款倾向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定存款机构资产负债表、非存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
  (二)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与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合并形成货币概览。
  (三)货币概览与特定存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合并形成银行概览。  
  (四)银行概览与非存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合并形成金融概览。
  (五)货币供应量在银行概览中统计。
  (六)各资产负债表和概览所列科目按照本《办法》附表归并。
  四、货币供应量的公布
  (一)货币供应量按季度公布,公布时间为公布数据季后第一个月下旬。
  (二)公布内容为本《办法》第三条所列各资产负债表和概览,各数据表式分期末余额和比上年同期增长比率。
  (三)货币供应量公布的同时,要结合金融运行情况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分析。
  (四)货币供应量数据和金融运行分析,须经业务主管行长审批才能见诸公开出版物和新闻媒介。
  (五)中国人民银行授权:《金融时报》发表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余额和增长比率、货币运行述评;《中国人民银行季报》发布各资产负债表和概览。
  五、附则
  (一)非存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和金融概览暂不编制。
  (二)M3系出于金融创新不断出现的现状考虑而设,目前暂不编制这一层次货币供应量。
  (三)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负责货币供应量统计工作和指标解释。
  附表
  表1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略)
  表2 存款货币银行资产负债表(略)
  表3 货币概览(略)
  表4 其他银行机构资产负债表(略)
  表5 银行概览(略)
  附:1994年1至3季度货币统计数据(表一至表六)(略)
发布部门: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日期:1994年10月27日 实施日期:1994年10月27日 (中央法规) 具体情况如此啊,

影响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是什么?

2.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中央银行能够影响其中的哪一些

 基础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   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    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1、央行对商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   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收缩。通常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对这部分债权有较强的控制力。   2、国外净资产数额   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一般情况下,若中央银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政策目标的话,则对通过该项资产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有较大的主动权;否则,中央银行就会因为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被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平抑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有很大影响,造成通过该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的被动性。   3、对政府债权净额   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一是直接认购政府债券;二是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   4、其他项目(净额)   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它们都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 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渠道主要有如下三条: 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不可兑现的负债,央行通过垄断对基础货币的铸造为政府获取铸币税,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投放量来调控经济,中央银行在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时,都是通过影响基础货币中的准备金而发挥作用的。

3. 简述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机制

1、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在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上
(1)对货币乘数:
央行通过调整Rd(支票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和Rt(非交易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乘数的分母。如果准备金率水平提高,使得货币乘数降低,就会冻结商业银行一部分流动性上交央行,无法参与货币创造,降低货币供给;如果准备金率水平下调,货币乘数增大,商业银行会获得一部分流动性可以用于信贷放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
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可以为市场利率的形成加以定位,从而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机会成本进行影响,最终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具体的机制是:当再贴现率提高,市场利率在此引导下提高,增加银行资金的机会成本,从而降低超额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分母,增大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
(2)对基础货币: 
央行通过再贴现、再贷款的投放数量,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减。当央行向商业银行注入流动性,增大贴现窗口放款,这就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使得这一部分新增的高能货币能够通过货币创造机制形成货币供给。相反,就会回收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通过在债券市场上进行买卖国债、回购市场上进行回购交易、发行特别国债、发行央行票据等方式吞吐基础货币,从而影响货币供给的增减。

扩展资料

央行的货币政策:
央行负责执行国家选择的货币政策。无论是强势货币、金本位货币、联系汇率制度还是货币联盟,央行最基本的工作都包括建立国家币制。当一个国家拥有自己的币制后,就牵涉到货币标准化,基本上就是本票形式:本票是在某些情况下保证将票据兑换为金钱的承诺。过去通常都是金钱可以兑换固定金额的贵重金属。现在有许多强势货币,因此保证兑付不再仅止于保证兑付同币别的相同金额。
央行之所以被称为银行,是因为手中握有资产(外汇、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和负债。央行的基本负债就是流通货币,还有银行本身资产担保的负债。比较不常见的状况是,管辖强势货币的央行创造新货币以支付负债,且理论上并无金额上限。
多数央行会直接(货币联盟的央行采行此法)或间接连动他国货币。在间接的状况下,央行利用握有的外币以固定比率稳住本国货币;使用此机制最值得注意的国家和地区为香港和爱沙尼亚。
在强势货币国家,掌控货币者以货币政策作为达成目标利率或其他目的的快速手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给机制

简述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机制

4. 简述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机制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在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上
(1)对货币乘数:
央行通过调整Rd(支票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和Rt(非交易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乘数的分母。如果准备金率水平提高,使得货币乘数降低,就会冻结商业银行一部分流动性上交央行,无法参与货币创造,降低货币供给;如果准备金率水平下调,货币乘数增大,商业银行会获得一部分流动性可以用于信贷放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
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可以为市场利率的形成加以定位,从而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机会成本进行影响,最终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具体的机制是:当再贴现率提高,市场利率在此引导下提高,增加银行资金的机会成本,从而降低超额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分母,增大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

5. 简述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如何引起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引起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的方式: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2、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3、对政府债权净额。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直接认购政府债券;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例如,我国1995年的财政借款存量为1600多亿元,对近几年的基础货币量产生了一定影响。4、其他项目(净额)。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它们都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拓展资料:1、中央银行是国家中居主导地位的金融中心机构,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具货币发行权,实行金融监管。2、银行的银行职能是指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体现了中央银行是特殊金融机构的性质,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中央银行通过这一职能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施加影响,以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3、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其必要性在于:为保障存款人的资金安全,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必须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以保证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具备最低限度的支付能力。有助于中央银行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控制货币供应量。强化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为商业银行之间进行非现金清算创造条件。

简述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如何引起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6. 论述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货币供应量的直接决策人是央行,央行依据以下要素决定货币发行量
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的需求量,比如GDP的增长必然代表交易额的增加--货币的需求
当危机出现时,为了解决问题,通常通过发行货币来平衡各种利益需求
贸易顺差--需要新增货币购买外汇
贷款--抵押资产或者说贷款人的增加,比如土地和房产的抵押就会增加流动性

7. 简述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工具

您好,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活动、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这些政策也称为货币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活动就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是为了调节货币供给量,买进有价证券实际上就是发行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卖出有价证券实际上就是回笼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2,贴现政策包括变动贴现率与贴现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变动贴现率。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或放松贴现条件,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相反,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或严格贴现条件,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此外,贴现率作为官方利息率,它的变动也会影响到一般利息率水平,使一般利息率与之同方向变动。3,准备率是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准备金的比率。中央银行变动准备率则可以通过对准备金的影响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降低准备率会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相反,中央银行提高准备率会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摘要】
简述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工具【提问】
您好,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活动、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这些政策也称为货币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活动就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是为了调节货币供给量,买进有价证券实际上就是发行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卖出有价证券实际上就是回笼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2,贴现政策包括变动贴现率与贴现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变动贴现率。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或放松贴现条件,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相反,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或严格贴现条件,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此外,贴现率作为官方利息率,它的变动也会影响到一般利息率水平,使一般利息率与之同方向变动。3,准备率是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准备金的比率。中央银行变动准备率则可以通过对准备金的影响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降低准备率会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相反,中央银行提高准备率会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回答】

简述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工具

8. 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和长期内分别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1.央行在短期减少货币供应量是为了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防止由于市场上的货币供给过量而引起通货膨胀,给市场降温,减少货币流量,减慢货币流通速度,这样可以达到限制市场过热的目的,从而进一步防止通胀压力,使经济可以正常运行。

2.央行如果长期减少货币供应量,就会导致市场低迷,生产积极性差,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易引起通货紧缩等问题,从而引起经济衰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